第一百二十八节 预先取之必先予之-《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1/3)页

    上架前最后一周了,收藏惨淡,这周三更,希望大家帮忙收藏啊。

    杨潮前脚一走,熊明遇就叹息起来。

    “到底年轻啊,做事不知深浅。你也别怪老夫,如果你能做成,百般都好。若是不成,你只能自求多福了。”

    熊明遇想着,心中颇有些愧疚。

    杨潮走出兵部衙门后,感觉脚下还是轻飘飘的,这么容易就得到了这么大的权力。

    熊明遇说杨潮可以调自己的兵,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要封那个门都可以。

    可是杨潮总还是感觉那里不太对劲,却一时想不明白。

    也没工夫想那些,而是专心考虑书生的问题,书生要求惩治田畹,这要求太难。

    但是书生只有这一个要求,可以说他们一开始就把底牌打出来了,没任何退路。

    政治斗争的经验还是太差,杨潮从心里就没把这群看似声势浩大的书生放在眼里。

    要对付这群书生,杨潮有的是办法。

    杨潮之所以告诉熊明遇自己只有八成把握,不过是因为某些手段不好说出来而已。

    其实在杨潮看来,把握是十成十,书生闹事,总不能永远闹下去,即使是书生心中其实也是有平息的愿望的,只是此时已经势成骑虎,谁都不能说停就停了,所有人都被‘势’给绑架了。

    杨潮要做的,其实只是引导这股‘势’,让势头平息,让所有人有台阶下。

    现在书生中带头的人,最有名头的,正是金陵四公子: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和侯方域。

    这四人文章风流自然是没得说,家世也是一等一,这年头都讲求一个出身,因此他们才能一呼百应。

    其中冒襄,字辟疆,出生在如皋城官宦世家冒家,据说冒这个姓是来自蒙古人,甚至可以说冒家在元代就已经是当地望族了。

    冒襄才高八斗,十四岁就刊刻诗集,可不是贾宝玉那种富家公子附庸风雅的涂鸦之作,因为当时有文苑巨擘董其昌给他的诗集作序,能劳动董其昌这样的大官僚、大文豪,既说明冒家身后的文坛背景,更说明了冒襄的才情确实过人。

    其中陈贞慧,宜兴人,他父亲是东林首领陈于廷,官至都御使之职,加封太子少保。

    因此陈贞慧也是著名的官宦家族出身。

    其中方以智,字密之,官宦世家出身,方以智祖父官至大理寺少卿,父亲官至湖广巡抚,都是位高权重。

    方以智是桐城人,桐城学派在明清极为著名,桐城可谓是这一段时间的文坛风向,从小耳濡目染,又天资过人,还勤奋异常,因此年纪轻轻,今年才三十岁,就俨然是大家了。

    方以智现在的文坛地位已经不低,但是跟后世比还差的远了,后世方以智可是以古代家、科学家、生物、化学、物理学等全才闻名的,是明代难得喜爱自然科学的大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