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节 反击-《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1/3)页

    上架前最后一周了,收藏惨淡,这周三更,希望大家帮忙收藏啊。

    锦衣卫搜查江南明楼第二天,南京城聚集了一百多个读书人,集体在夫子庙哭庙。

    第三天,书生超过了三百,开始围攻南镇抚司,围攻应天府衙门,围攻六部衙门。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锦衣卫横行无忌,书生要求南镇抚司交出躲在里面的田畹。

    要求应天府出面捉拿不法锦衣卫,要求南京六部出面,惩处锦衣卫指挥使田畹。

    读书人如此暴虐,让杨潮不由惊讶。

    江南富庶,读书人极多,有功名的士子也极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无法当官。

    但是因为大明朝养士的制度,这些书生有功名之后,就拥有了特权。

    比如秀才可以见官不拜,缺粮的时候,甚至可以到官府借粮等等。

    最重要的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可以免掉相当多的钱粮税赋,仅仅一个秀才就可以让两百亩良田免税,因此一旦考中一个秀才,往往就有人来投效,将自家的土地挂靠在秀才名下,逃到的税额,会按照比例分给秀才。

    南京还有以介绍挂靠投效为生的牙行,可见这个行业是多么的发达了。

    这些人有了功名,衣食无忧后,又没法当官,整日间游手好闲,心中又窝着火,因此常常在一起聚会,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这才有了江南文人喜好结社的基础。

    读书人成群结社,常常聚会,抒发心情,有时候说着说着,义愤填膺起来,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不罕见。

    有功名的读书人俗称生员,名士顾炎武曾做生员论,感慨“今天下之出入公门以挠官府之政者,生员也;倚势以武断於乡里者,生员也;……官府一拂其意,则群起而哄者,生员也;……上之人欲治之而不可治也,欲锄之而不可锄也,小有所加,则曰是杀士也,坑儒也。”

    读书人结社对抗官府的事情并不少,借势欺压乡里的事情也不少。

    因为异地为官制度,大多数官员都是在外地做官,而生员则都是本地势力。

    因此生员联合起来,对抗官府,抗捐抗税抗粮的事情常常发生,大明朝年年都有积欠的税款。

    官府稍稍不顺读书人的心,读书人就敢群起聚众打闹衙门,最后哄走官员,而且往往不会受到惩罚,因为稍稍惩罚这些读书人,他们就结党聚众大吵大闹,大骂朝廷要焚书坑儒。

    朝廷对闹事的生员毫无办法,一而再再而三的宽容成了纵容,最后导致生员常常公然篾视官府和官员,难堪甚至凌辱官员。

    隆庆元年,无锡知县韩锦川,因得罪了生员,导致诸生大哗,当面唾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