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国禧手表厂-《工业民科》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1978年11月24日,在这个初冬的夜晚,小岗村20户农民有18户的户主在场,只有关友德、严国昌两位户主外出讨饭,没有到场。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当时的有关政策中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

    小岗村就是分田单干了,队里的土地按人均4亩半划分,分了田的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第二年,小岗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花生)总产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小岗全年的粮食征购任务是2800斤,过去23年颗粒未交,当年上交24995斤,超额7倍多。由于生产发展,村民收入大大提高,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多元,是上一年的18倍。

    而此时,在东北的林强生,在11月末的某天,这个寒冷的冬日,正在红旗公社下面的一个小村子,第一次扩招自己的人马!

    王国禧调试完了手表厂的设备,然后就开始精力旺盛的仿造国内著名的品牌手表,上海牌,制作了一批机械手表,总共23块。

    这款手表采用了和上海牌手表差不多的样式,只是表带采用了好制造的皮革表带。

    王国禧马上赶到红旗公社,用公社电话打到了林向荣的办公室,然后找到了林强生,激动的让他马上来村子里一趟,看看他做的手表。

    林强生自然很高兴,把车开得飞快,用了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村子。当天,在王家的屋子里,林强生就和王国禧商量,第二天开始在村子里招人,先招十五~六个聪明肯学的小青年,加上王国禧的两个儿子,王振强、王振军,一起把小手表厂干起来。

    因为现在村子里用电紧张,仅能够让几台机器运转的。按王国喜的估计,几个人、几台设备,如果原材料充足的话,每个月能生产上万块手表。

    对这个产量,林强生已经很满意了,如果工人熟练了,那手表产量还能大幅度的增加。或者再多招一些人,也不是不行。

    上海牌手表,现在卖125元一只。他的一块手表卖90元,林强生觉得可以了,甚至都觉得太暴利了。但是如果林强生低价售表,势必会造成对手表市场的强烈冲击,那又太高调了!

    林强生不敢啊!

    70年代末,谷牧副总理说,手表的成本只有9元钱,卖到一百多元,利润丰厚,而且市场需求很旺,全国可以多搞几个厂嘛。

    全钢防震17钻上海牌手表,125元。当时国家核定成本价为8.5元。如果记载没有错误的话,按9元算,那么上海牌手表的利润率竟然高达%!这样的利润率,简直就是暴利!

    瑞士手表业业绩最辉煌的1968年,其利润率达到了80%。

    %和80%相比较.......

    万恶的瑞士资本家,制造出了世界上最高品质的手表,其利润率不过区区的80%,而我们国内的手表利润却如此之高!而且这是国家几次调价,宣布手表不再是高价商品之后。

    就算加上人工成本,生产设备折旧,每只手表成本20元,那也有6倍的利润。

    林强生的小小手表厂,每月生产10000块手表,成本人工没人家的那么高,就算每只手表10元的成本,90元的零售价有80块钱的利润。

    那1万块手表,一个月的利润就有.....

    林强生数着手指头,嘀咕道:“80乘1万=80万?!...80万元!”

    无论林强生怎么算,好像都是每月80万利润的样子。想想这个惊人的钱数,林强生晕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