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與论-《混在1275》


    第(2/3)页

    “剖腹产子,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光是这个月,本院就完成了四十九例,再多一例,又有什么不同么?”

    陈自明笑着说道,赵月娥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走到赵三娘的身边,上下打量了一番。

    “剖腹产子虽然不是新鲜事,可女子为产妇动刀,应该是盘古开天辟地头一糟吧。”

    刘禹和陈自明同时笑了起来,这个女子的新闻敏感程度,已经达到出类拔萃的地步,正是这一行最重要的素质。

    见他们没有否认,赵月娥一扬手,招呼身后的几个手下:“做事,拍照,正好刚出来,趁热打铁。”

    几个人立刻分开来,有的拿出纸笔,有的手持一个小小的录音设备,将她团团围住。

    赵三娘哪里经得住这种架式,羞得无处藏身,陈自明不禁摇摇头,将这一片地方让与了他们,与刘禹走向产房。

    “这便是你说的宣传么?”

    “然也,把赵三娘树成典型,让百姓知道,这个职业,和杀猪是有区别的,这很重要。”

    陈自明愕然:“杀猪?”

    “对,一个是拯救生命,一个是剥夺生命。”

    “哈哈。”

    七十岁的老医生笑得前仰后合,胡子颤抖地指着他说道:“你呀,这张嘴。”

    百姓是需要引导的,这就是與论的作用,也是政府的责任,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肆意撅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信息闭塞,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来传递的时代,一个正确的與论导向,会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毕竟当一个人基本上解决了温饱和安全的问题时,就会关注度放到精神层面上来,戏剧、电影、音乐是一种,八卦故事,更是喜闻乐见。

    因此,赵月娥很快就发生了自己的另一个天赋,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当中,每天奔波在全州所有的事故现场,大部分时候,甚至比李十一这个特务头子还要忙上几分,谙然已经有了几分新闻业女钜子的范儿。

    在这份名为《镜报》的四开街头小报上,目前都是像大宋之前所做的那样子,免费发放到每一个护楼使的手中,再由这些伤残退役下来的老卒,在晚课识字的时候,读给每个楼的百姓听,以建成的近两万幢楼子来说,每次的印量就是两万余份,再加上官署、学堂、军营、港口等处的需要,这无疑是本时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一份。

    当然了,由于它的半官方身份,目前还谈不上盈利,不过刘禹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晚他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阵地。

    果然,到了第二日,配着赵三娘高清彩色照片的四开小报,就送到了全州的各个地方,里面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这种手术给产妇带来的便利,特别是那些难产的例子,让百姓对于在自己身上的动刀子,有了一个直观和正面的印象,毕竟人命才是最要紧的,子嗣又是百姓们最看重的一件事,几乎引起了全州范围内的大讨论。

    岑二和他婆娘,就是其中的一员,因为当他随着远征军的船队,第一批返回之时,发现婆娘已经有了近八个月的身孕,算算日子,正好是他临行之前种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