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鉴宝活动(八)-《捡宝生涯》


    第(3/3)页

    但现在,孟子涛也转过了弯,确实就像蔡老说的那样,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都不可能天天去陵市的古玩市场,更别说其它地方了。

    所以他为了捡漏,而不想出名,也算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毕竟他也不可能天天都捡上大漏,算起来有些得不偿失。

    有了蔡老的开导,孟子涛对参与鉴宝大会表示了同意,让负责人顿时喜出户外,连忙跟孟子涛谈及了酬劳的问题,以孟子涛的身份,再加上冯正生的关系,酬劳当然不少。

    对于专家组突然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实在不像话的专家,所有不知情的持宝人都非常好奇与不解,但当主办方介绍了孟子涛的身份后,大家虽然惊讶,但也都接受了下来。

    海选现场的鉴定与平日里的鉴定实无不同,只不过因为鉴定的物品太多,所以在鉴定上需要更加迅的判断力。

    孟子涛负责鉴定的是书画作品,符合他书法家的身份,一开始他还稍有些不适应,不过他的适应力比较快,随着几件古玩过手,他鉴定就越顺手起来。本来旁边的蔡老还帮他看一看,后来见他手法熟练,又没有出现差错,也就放下了心,光顾着自己面前的书画作品了。

    当然,也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孟子涛虽然书法高,但谁又知道他是不是鉴定水平也高?再加上他的年纪实在太轻了,所以也会出现持宝人不愿给孟子涛鉴定的情况。

    这个时候,蔡老就站了出来,给持宝人进行解释,并表示孟子涛的眼力高,不比他差云云,这才让持宝人勉强同意。

    但鉴定的结果如果是真迹那还好说,赝品的话就有些麻烦了,有几位持宝人就不相信孟子涛的判断,又让蔡老鉴定,直到蔡老也给出赝品的结果才甘心。

    这样一来,大大影响了鉴定的度,负责人一看这样可不行,于是出了一个主意,让孟子涛和蔡老面前的各五位持宝人的藏品,分别给孟子涛和蔡老进行鉴定,每个鉴定结果,俩人都写在了纸上,看结果如何。如果结果全对,那就算孟子涛过关了。

    持宝人纷纷表示同意,孟子涛和蔡老也都欣然答应。

    民间的古画,特别是那些名家的字画,真迹的机率很低,十个人之中,孟子涛和蔡老连看八幅,都有这样的那样的问题,无一不是赝品。

    孟子涛和蔡老给出的结果一对,两人也均是在纸上写了一个“假”字。

    到了这个时候,孟子涛的眼力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不再以他年轻说事了。

    这时,正在鉴定中的蔡老突然轻咦了一声:“咦,小孟,你来看看这幅画作呢?”

    孟子涛看了过去,现这是一幅落款为陈洪绶的仕女图。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为明末画家,能诗,工书法,尤擅绘画。其画早年师法蓝瑛,并取法李公麟等,后自成一家。绘画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竹石草虫等造诣均深,尤以人物画著称于世。

    明朝灭亡之后于入云门寺为僧,自号悔迟,亦称老迟。所画花鸟、草虫、竹石勾勒精细,色彩清丽,颇富装饰趣味。亦用水墨写意法画花卉,笔墨酣畅淋漓。并以简洁、洗练的线条和色彩,沉着、含蓄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高古奇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画家孤傲倔强的个性。

    所作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细劲清圆。晚年作品人物画造型夸张,有些形象抽象怪异,以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他的人物画享誉颇高,与明末画坛上另一位人物画家崔子忠有“南陈北崔”之称。

    说起来,陈洪绶的个性仿佛毕加索,醇酒妇人是他的灵感来源。毛奇龄《陈老莲别传》中写道:“顾生平好妇人,非妇人在坐不饮;夕寝非妇人不得寐。有携夫人乞画,辄应去。”

    陈洪绶把对妇人的喜爱也带入了画中,与以往传统仕女画相比,他一改传统闺怨女性形象,让画中女性从被人看的角色转化为具有自主性的角色,赋予她们自身的情思,平等地、充满同情和赞美地表现她们的内心世界。

    这幅画也是这样,女子长衣及地,宽袍大袖,头簪钗饰,脸以“三白法”表现;呈肥.美状,秾丽.丰.满,左手执折扇,右手插腰,身佩香囊,一幅凌然不可冒犯之状。线条细劲较均匀,多重转折与轻重变化,有唐人之遗风,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了人物的神采。她似乎就是陈老莲本人的化身,睥昵世间一切不平,显得高贵而典雅。

    (17/62)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