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鉴宝活动(七)-《捡宝生涯》
第(3/3)页
已经是中午了,孟子涛和冯正生去吃饭,孙老师连忙笑着邀请道:“孟老师,刚才多亏了你,不然我说不定也有血光之灾,中午一起吃顿便饭如何?”
孟子涛笑道:“孙老师,不用这么客气了。我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这时,旁边的负责人插话道:“冯先生,孟老师,说起来,刚才的事情,我们这边多少有些责任,给你们添了麻烦,很是对不起。方便的话还请到我们预定的酒店就餐吧,也算我们向两位表示歉意。”
想到今天中午也没什么事情,而且下午孟子涛还准备过来转转,再加上负责人盛情邀请,孟子涛和冯正生也就同意了。
饭店的位置到是不远,而且环境也优美,很符合专家们的身份。
等负责人带着孟子涛他们到达时,专家们已经就座了,其中有几位专家认出了孟子涛,当即就打起了招呼,而没认出孟子涛的专家,在打听之后,也都想了起来。
不管内心对孟子涛的印象如何,至少表面上,大家的态度很热情,这一方面是因为孟子涛身为郑安志的关门弟子,更重要的是孟子涛出神入化的书法水平。
一阵寒暄之后,大家纷纷就座,一共十几位专家分成了两桌,孟子涛和冯正生被安排在相比之下德高望重的专家那一桌,大家也都没有意见。
接下来,大家推杯换盏,因为下午还要鉴宝,所以大家都没有喝酒而是以果汁替代,但气氛还是非常热闹。
在座的都是行业内有名的专家,最小的都有五六十岁,在餐桌上的交流当然也离不开古玩这行的话题。
孟子涛作为在座年纪最小的,身份又不低,大家的注意力也都在他的身上,片刻后,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些惊讶,实在是孟子涛太过博学了,每个话题都能聊得来,而且很有自己的见解。
到这时,大家惊叹、佩服之余,也对郑安志有些嫉妒了,好徒弟谁不想要,要是孟子涛能够做为他们的弟子那该多好。
饭后,大家又来到主办方准备的休息室小憩,一位专研瓷器的高老,拉着孟子涛在他的身边坐下,接着拿出了一件玉壶春瓶,说道:“小友,烦你帮我看看这件甜白釉如何?”
孟子涛看到这件玉壶春瓶有些讶然,此瓶撇口,束颈,溜肩,垂腹,圈足。通体施甜白釉暗花纹饰。颈刻卷草纹及如意云头各一周,腹部刻折枝石榴纹,枝干舒展,花果并丽,榴实熟裂,下衬灵芝纹。足饰万字纹一环。
他把玉壶春瓶拿到手中,嘴上问道:“这是永乐甜白釉?”
高老闻言稍稍有些兴奋:“对,我认为是永乐甜白釉,只是有些估摸不准。”
甜白釉瓷为明代永乐朝御窑厂创烧的一种洁白的釉色瓷。通俗地说就是在极薄的胎体上,施不含铁或含铁量极低的白色乳浊釉,再高温焙烧还原出成色极白的莹润釉色,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和甜净之意,故称甜白釉瓷。
永乐甜白器是在枢府瓷的基础上创造展起来的。在炼胎上,增加高岭土的比例,并经过多层过滤淘炼,去除杂质,使胎体韧性加强,拉坯更薄,更细白,同时增加铝的成分,使烧制温度升高,多数永乐甜白器处于半脱胎状态。
在釉的配伍上,去除铁的成分,釉色莹润白中微微泛米黄色,积釉处有湖水绿现象。清代仿品胎釉虽洁白细密,亦人工拉坯,但胎体偏厚,且上下相对比较均匀,釉面平整,做工规整,釉色细白,时见宝光,但积釉处无湖水绿现象。
现代仿品,机械陶胎,灌浆成型,修胎和釉面缺乏精美,釉色多用化学料调配,色极不自然,看不见宝光,且“贼光”显然易见。
如果用灯光甄别,永乐甜白器物透光度由上至下,逐步减弱,这是因为永乐瓷,从底部、腰部到口部,坯胎由厚逐渐变薄的缘故。
(16/62)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