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观音瓶的来历-《捡宝生涯》
第(2/3)页
当然,从画中儿子的年纪,以及后两幅画来看,扇枕温衾这个故事并没什么关联,不过应该也是一个线索。
第二幅画,是儿子赤脚背着母亲赶路,从画中的景物来看,此时天气应该比较寒冷了,儿子衣着单薄,母亲衣服厚实,个中含义不言自明。
最后一幅,是母子俩喜极而泣,为什么会喜极而泣呢?从画中人物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母亲的病好了。
了解了这三幅画的含义,孟子涛开始回忆到底是哪个故事,但由于提示的太少,孟子涛虽然觉得内容好像有些熟悉,但就是一时想不起来。
没办法,孟子涛只能接着观察,以期发现更多的线索。
“嗯?”
孟子涛眼睛一亮,他发现了一个新的线索,前两幅画中,母亲的眼睛都是闭着的,第三幅母亲的眼睛是睁开的,说明,之前母亲很有可能患了眼疾,后来治好了,这才令母子俩喜极而泣。
紧接着,孟子涛又发现,第三幅图中,儿子手里好像还握着一件东西,仔细看了一下,好像是一只瓶子。
会不会,图中的瓶子,和眼前这只观音瓶有一些关联呢?
孟子涛摇了摇头,其它事情先放在一边,现在最关键的是,把图案选自哪个故事要搞清楚。
首先,这只观音瓶不出意外,应该是明代嘉靖时期的。可能有朋友会觉得奇怪,不是说,观音瓶在清代才流行吗?
大家应该也看到了“流行”两字,事实上,观音瓶并不是清代才出现的器形,在明代也有观音瓶,只是样式不太一样而已。
就说这只观音瓶,从样式到青料的发色,以及胎质方面来判断,确实是嘉靖时期的风格,也就是说,不出意外,制作年代应该就是那个时期。
那么,故事的年代,应该并不晚于嘉靖时期,甚至应该把嘉靖时期排除在外才是,毕竟在古代,故事的传播是要有一定的时间的。
但考虑到这只观音瓶的怪异,孟子涛并没有直接把嘉靖时期的故事排除在外,反而就从嘉靖时期成书的各类小说开始。
“有了!”
没多久,孟子涛就想到了一个关于孝子的故事,但他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那个故事,他是从清代的一本佚名志怪小说中看到的。难道是说,这只观音瓶的制作年代他猜错了,应该是清代?
但不应该啊,他现在的眼力比以前可高多了,应该不可能会在断代上出问题。
孟子涛有些想不通,就把这件事情先放到一边,先把故事的事情解决了再说。
那个故事说的是,嘉靖年间有位孝子,因为父亲早逝,他和母亲从小就相依为命,他也从小就对母亲非常孝顺。
天有不测风云,母亲在他即将成年的那一件,意外摔了跤,结果把眼睛摔出了问题。
从此之后,这位孝子为了治好母亲的眼疾,找了不少名医也治不好,其间他吃尽了苦头,但却毫无怨言,照顾母亲被他放在了首位。
最后,孝子的行为,感动了一位路过的道士,送了他一只瓶子,言明,只要每天子时之前,在瓶子里装满了水,午时瓶子里就会留下两滴灵液,用灵液洗眼睛,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眼疾就会痊愈。
孝子依言而行,果然如道士说的那样,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母亲的眼疾就治好了。不过,没过几天,那只瓶子就没了踪影,母子俩猜测,是道士做法把瓶子收回去出了。
观音瓶上的内容,和这个故事可以一一对应,那是不是意味着,眼前的观音瓶,就故事里会生成灵液的瓶子呢?
孟子涛第一个念头,就是觉得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实在是太过玄幻了,哪有能够自动生成灵液的瓶子,这不是仙家的器物吗?如果这是真的,那传说中神仙也都会存在吧。
不过,孟子涛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事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自己连异能都有,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
况且,是不是故事里的瓶子,只要灌水进去,等上十二个小时也就知道了。
接下来,孟子涛又回忆了一番,发现除了上面说的故事之外,并没有找到其它类似的故事,他暂时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由于明天还要去钱林李那边,孟子涛并不方便实验,就先把东西放进房间里的保险柜中存了起来。
一觉睡到天亮,孟子涛洗漱过后,打了几遍拳法,就去找元林一起吃早饭。
“元总,昨天钱林李有没有打电话给你?”孟子涛问道。
“打给我了。”
“那你打算去吗?”
元林有些为难地说道:“孟老师,实在有些抱歉啊,我家里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要马上回去,不能赔您一起了。这样,您什么时候回去就打电话给我,我给您定火车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