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钱不是问题-《超品奇才》
第(2/3)页
厂子被分成四块区域,榨油间、制糖间、饲料加工间和原材料及成品储藏间。每个区域占地都超过了一公顷,这放在后世也算得上是大厂了。
冯宇是打算以后继续扩建的,第一批设备来了之后,可能里面会空出来很大的地方。但以后会慢慢填满,冯宇要把这个建造成一个粮食加工基地!
“小冯总,你这建造的厂房,花费可不低吧?”
“也不算太贵,满打满算一百来万吧。”冯宇觉得很便宜,用不了十年,通往冰城的省道会穿过农场,就在这厂房前面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就这个工厂,十年后他往外卖最少几千万!
虽然投资额严重超出了预期,但冯宇并没有觉得亏。就算厂子不挣钱都无所谓,更何况冯宇有信心挣钱,并且是挣很多钱。
工程师忍不住咂舌,这小孩子口气真大啊,家里有钱就是不一样。一百多万,说的跟一百多块似的。在农场,一百多万,可以盖两栋楼了!
冯宇已经跟基里连科联系过,发农机具生产线的时候,榨油、制糖、还有颗粒饲料的生产线都要一条,要最新最好的,价格还要优惠。
这种生产线,苏联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但最新最好的,价格自然就不会便宜。最后商量了一下,三条生产线,榨油、制糖的都给选择85年产的,饲料生产线选择了一条83年产的。
就这,放在华夏,已经是最顶尖的了。价格嘛,三折好了,算是基里连科跟冯宇的私人交易,不走公司账户。
领先国内至少十年的技术,冯宇整条生产线买回来,居然只要国内价格的一半,还真是便宜的不得了。当然,基里连科确实是以“废铁”的名义从那些工厂强买回来的。这时候苏联的工厂腐~败问题也比较严重了,一些厂长就靠着倒卖这些用不上的生产线充实自己的钱包。
这些生产线很好弄,就是农机具的生产线麻烦一些,谁让冯宇不但要生产线,还要技术呢?
技术可不仅仅是资料,还要有人进行指导。苏联是在二战后,靠着从德国弄到了一大批工业人才,才会飞速发展的,他们也甚至,这种人才,不能外流。
跟东欧一些国家,他们倒是有合作,但自从跟华夏闹掰了之后,苏联的工程师就不太喜欢来华夏,主要是华夏被政~治丑化的太严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