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庆父不死(四)-《铁血强宋》


    第(3/3)页

    朝廷为财计而头疼,可是都门之中,号称八十万禁军的军饷还是要发的,虽然豪门贵戚把持禁军,已然成为了一个不可触犯的团体,喝兵血吃空额是不必说的,满朝上下都是心照不宣的,其中还在籍的实额不过十万上下,除了殿前司官家眼皮子底下的那千把人,其他的还不都是被勋贵们养成了家奴,替他们经营财计?兴许是连甲胄都穿不动了,八面逢迎的本事倒是长进了不少。

    这块蛋糕实在是太大了,虽说每一个人都是心知肚明,不过还不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人敢去触动分毫,这些禁军勋贵几乎就是成为了大宋的一颗毒瘤,直到与大宋同始终,即便是前朝坚定的改革派王安石也只能从开源上头打主意,禁军是动都不敢不敢动的。

    禁军战斗力,在汴梁早就是一个笑话,至于禁军军官,都是代代相承,妇人手里长大的大户子弟,骨脆筋弱,马都骑不得。

    这等禁军,从何整练?神仙都没法子,而且当日太祖将禁军整练出来,除了自己手里一些百战班底,更是收天下之精锐于汴梁,现在汴梁城中土著禁军是烂泥扶不上墙,天下又哪里有兵可收?除了西军,其他地方,只怕比禁军还不如,西军又怎么可能将自家儿郎交给禁军?一句备边防西夏,就能打完了,再逼迫下去,恐怕就不是如现在这般坐看河东乱事起能了事的了。

    在真实历史上,北伐当中汴梁五十多万载籍禁军,最后只勉强抽调出两万,而且半点作用派不上,几次差点兵变,蔡京当日设立的八万拱卫禁军也全部废弛,大宋朝廷才真正认识到禁军到底烂成了什么样子。

    蔡京比现在晚一些时候复相之后,再度想拣起拱卫禁军,可那时童贯仍然能掌握住西军,又封郡王,实力已成,就拼命在后掣肘,最后大宋什么事情也没做成。

    女真起兵南下,势如破竹的就打到了汴梁城下,第一次汴梁被围,靠着西军入卫,再加上徽宗钦宗两代皇帝的卑辞厚礼缔结耻辱条约使得女真退兵,接着大宋内斗还不肯罢休,因为禁军太烂,入卫西军又太强,外重内轻,防武臣如防敌国的用事文臣们,又强行逼迫西军去援太原。

    这件事情做得实在太蠢,合约的确是耻辱的,太原重镇割让给了女真,但是当时大宋衰弱如此,只能忍辱积蓄力量,有点力量再去收复失地,而不是去轻易撩拨已经抢得心满意足的女真贵族——这些蛮族,实在还没有足够意识到他们已经能轻易覆灭大宋,这不是投降派言论,而是活生生血淋淋的现实。

    为了将西军调走,甚而是削弱几分让西军看起来不那么可怕——其时西军的战力也不成了,远远不是女真军马的对手,但是比起更烂的汴梁禁军,还是太过于强悍,已经喘不过气来的大宋就此将西军送入了河东的崇山峻岭当中,河北打得稀烂,还提供不了多少军资辎重。

    缔结盟约不过半年,虚弱如此的大宋就先悍然悔盟,近十万西军又打不过银术可的不足万人女真骑军,在太原城下全军覆没,种师中战死,女真大军再度南下,还加上了从太原而来的一路,最后攻克汴梁,覆灭大宋。

    真实历史上就是大宋上下都知道中央禁军太烂,一定要整练,结果党争内斗之下,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最后还附带断送了西军。

    大宋党争到了末世,已经非依附于各党不能立足的地步,朝中谁是谁的人分得很清楚,而已经冤死的杨可世就是因为哪一党都不是,让得赵佶毫不犹豫的就下了手,现在杨凌尚且不知情,不过这件事情三五日还不传到了杨凌的耳朵里面。

    提前到来了。

    历史上的女真提前南下了,杨凌的时间确确实实已经不多了,不知道杨可世冤死这样一个惊天的消息传到了杨凌的耳朵里面,杨凌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反应,而这个时候,被杨凌派出去的汤怀,护送这九死一生,好不容易逃脱虎口的周泰正在赶往河东的道路之上……(未完待续。)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