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招揽(五)-《铁血强宋》


    第(2/3)页

    杨凌已经夺下了易州,大军就可以以此为据点,缓缓推进,进抵高粱河,大宋立国以来,对于燕地的地形都是了然,原因无他,盖此地对于大宋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

    北伐之初,更是将当年太宗北伐之时绘制的地形图都翻了出来,三军上下都是憋着一口气,据此地便可以险要地势,外加长城屏障抵抗胡虏的入侵,实失却此地,马背民族便可长驱直入,大宋除黄河以外,再无可守之地,京都汴梁随时随地都饱受威胁。

    宋太祖建国之后便是觉得汴梁虽然是龙兴之地,可是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差了些,如此繁华,不过就是因为汉家儿女辛苦经营才换来的结果。

    但是每年黄河泛滥,都是一大威胁,维修河堤所带来的费用都是不再少数,更不用说胡虏兵锋胁迫。

    赵匡胤曾经起了迁都长安的念头,可是遭到了士大夫之辈的强烈反弹,可是依照太祖雄姿,已经是铁了心迁都,便根本不会有动摇,曾经还亲自前往长安巡狩,其中透露出的意味自然不言而喻。

    就在迁都之事基本定下基调的时候,烛光斧影迷案突生,宋太祖赵匡胤英年早逝,迁都一事遂作罢不得行,汴梁为大宋都城便是永久的定下了基调,终其灭亡,始终未变。

    立国百年,就是因为汴梁地理上缺失优势原因,一直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西夏,辽,金,前前后后崛起的政权无不是向大宋所要岁币,要说国人心中不引以为耻,那是假的。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辽国衰弱,趁此良机收复幽云十六州,大宋腹地便再无战乱之忧,杨凌这一番功勋可谓是振奋人心,不仅仅如此,杨凌还收编了部分常胜军为自己一部,再度北伐之时,将这些前辽兵马以之为大军前驱,地形困顿,客军作战之忧立时便解。

    再加上西军上下又是能战之军,十五万大军就在高粱河之前驻扎对垒,残弱大辽,休说打一仗硬仗,就是消耗下来,辽国也根本经不起这样架势。

    当今官家虽说不喜兵事,但是掩不住其好大喜功的本性,本来政事一向懈怠,这个时候也对北伐局势关乎得紧,不管是老种相公还是童贯,但有所想,都是能在第一时间直达天听。

    举国上下,对战事胜利呼之欲出,天时地利人和,大宋这边都是占了上风,若是再拿不下燕云,也忒没用了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