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苏冬的雾霾调查-《巨星年代》


    第(2/3)页

    身后的大屏幕亮了起来,一个仪器图片出现在那里。

    “这是一个pm2.5采样仪,是我从燕京大学环境科学系那边的老师借来的,系里的李教授跟我说仪器十分珍贵,燕京大学也只有十台,绝对不能外借,我给他孙女一张我的签名专辑,他直接把仪器送我了。”

    下面很多观众和记者听到这里笑出了声。

    苏冬接续主持说到:“我一直以为雾霾有多神秘,我一直以为雾霾有多见不得人,后来我才知道,就这么一台被我一张签名专辑换来的仪器,放上一片非常干净的采样膜,雾霾就这么出来了。”

    苏冬继续点击电脑,“这是一个月前燕京冬季最开始出现雾霾的第二天,我背着这台仪器出没在城市的角落。”

    在屏幕那边一张张苏冬的照片出现,上面有时间,有地点,还有那个仪器。

    “虽然我是这个片子的策划,可是我也是尽力了,那天我从早上八点出门,第二天八点回来,重新回到燕京大学那里,我把采集膜拿了出来。”

    然后,一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出现在大屏幕上面!

    场下的观众是惊呼,场外收看的观众则是在视频下面刷屏留言。

    “握草!辣眼睛!”

    “这不是真的!苏冬,你一定是偷偷的换了!”

    “玛德!看的我想吐!图片太恶心了!苏冬你确定这不是你从哪个煤堆里面掏出来的?”

    苏冬指着屏幕道:“这是最后采集出来的样本。”

    图片上的采样膜,已经彻底黑了!如同黑炭一样的颜色!

    场上的一名观众吃惊的站了起来:“这不是真的!”

    更多的是在下面议论:“这难道就是雾霾?”

    “这......这怎么可能?!”

    苏冬示意场下观众安静:“是的,我一开始也不相信,后来我找了我燕京的老师,还是环境科学系的李教授,我又送了他一张单曲cd,让他帮我把样本分析出来,我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

    荧屏上的图片一换,现在荧幕上的这张分析表密密麻麻的都是化学名称!

    苏冬抬手一指,“他分析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这里面一共有十五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之一苯并(a)芘,它的含量是国家标准值的多少倍呢?标准的十四倍!”

    下面一片哗然。

    苏冬继续说:“我不相信,第二天,我背着仪器满大街溜达,又做了一次试验,然后我兴冲冲地又回了燕京大学找到李教授,让他再帮我做一次分析,这次得出的结论是,苯并(a)芘……是正常空气标准十七倍!我很诧异,我以为第一次测算错了,可怎么第二次的测算结果,标更高了呢?李教授问我说‘张教授啊,你这次是不是逛街了?’我说是啊,李教授解释说‘你再逛一会儿的话标更多’!”

    苏冬继续说:“我知道燕京大学新建了一个实验室,恰好你们都知道,我也是北大的学生,近水楼台嘛,我就跟李教授说,我能不能当一个志愿者,我去咱们的高浓度实验室用我自己做实验,你们给我检测一下我的身体数据,这样我才好告诉民众啊,李教授摇了摇头,说没戏。我问为什么啊,我说我不怕这个,让我签协议也行,我身体如果出了问题也不会让你们负责的,就让我进去吧。”

    在场的小伙伴都被苏冬为调研的献身精神给吓到了。

    苏冬声音不急不缓的继续说:“李教授犹豫了半天,才告诉我:你没必要进高浓度实验舱,你每天在外面都呼吸的空气,其实比实验舱里伦理安全值的空气污染还要高得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