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夜行军-《征战五千年》
“戚将军,朱将军他们怎么没有回来?”李悠疑惑的看着戚继光身后的大军,这次增援新河城的戚家军尚且不到一千,而且朱文达等大将也不见身影,那么这些将领和剩下的数千大军究竟到哪里去了?
“他们正前往台州等候倭寇大军的到来。”戚继光自信的说道,“倭寇先后以小波人马犯我宁海、新河,只不过是想将我们的大军调开罢了,聚集数万大军,这些倭寇又怎么会满足于宁海、新河这样的小地方?唯有台州府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果然是台州啊,自己马上就要参与到台州大捷的战事中去么?一念至此李悠就忍不住心潮澎湃,连声说道,“此次戚将军万万不要将晚生抛下。”
“哈哈,文阳方才还没厮杀痛快么?既然如此,那就和本将一同前往台州吧。”戚继光大笑着说道,守卫新河城的任务已经完成,李悠不必再留在这里,戚继光爽快的答应下来,将打扫战场的事情交给新河城中的士兵去做,自己则带着近千名戚家军带上干粮急匆匆的往台州的方向赶去。
行到半路,有信使来报,一大股倭寇已经集结完毕正向台州赶去,而他们所需行进的路程要比戚继光近得多,也就是说他们很有可能在戚继光之前到达台州城。
“传我的军令,全军加快行进的速度。”戚继光当机立断发布了命令,而这些在他手下训练了两年多的义乌矿工默默地接受了命令,加快了行进的脚步根据戚继光的测算,这些倭寇会在明天,也就是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七日一早到达台州城外,而他们必须在倭寇到达之前赶到台州并且做好进攻的准备。
从这里到台州路程超过百里,如今天色已经渐渐变暗,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必须在这一个晚上的时间里走完一百余里的距离,这对于眼下大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无法做到的事情,然而戚家军除外。
在义务矿山上多年的采矿生涯练就了戚家军士兵坚强的体魄、超强的耐力,而在戚家军大营中他们学会了服从、协作,若是其他军队听到这样的命令说不定会当场哗变,因为在他们开来一夜之间走过百里的路程再去和敌人作战,这绝对是找死但这些戚家军的士兵却什么也没说,沉默的握紧了手中的兵器,跟在他们的戚将军身后快步向台州的方向行去。
戚继光和李悠等众将并未自持身份安坐马上,而是纷纷下马将战马让给了那些负重更多、身体更为虚弱的士兵,自己则拿着兵器和这些普通的士兵们一起大步向前。
尽管这样的事情在戚家军之中早已是习以为常,但这些士兵还是深受感动,方才的那点疲劳渐渐消散,一股新的劲头填满了他们的身体,这些士兵的步伐越发得轻快起来。
从金乌西坠走到玉兔东升,在头顶一轮蛾眉月的照耀下,戚家军的士兵们接着微弱的月光稳步前行,夜间行军对于其他大明士兵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他们却已经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后面的士兵拉着前面的士兵,而目光最敏锐的士兵站在了每支小队的最前面,但凡岔路口、地势险要处总有士兵手持火把在此指路,以避免行军过程中发生意外或者是有人走错路。
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看这些士兵熟练地动作,显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了因为营养结构的原因,古代士兵多有夜盲症,所以其他军队少有这方面的训练,但戚家军却不同,戚继光的训练一向从实战出发,他认为战场之上变化莫测,总有备播需要在夜间行军的时候,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也没有遗漏这一项,而在今天,这项训练终于派上了用场。
行军的速度很容易反应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越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他们的行军速度往往越快,因为行军正是考验一支军队组织程度、训练程度的重要指标日后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伟大军队曾经多次用自己的铁脚板跑过了敌人的汽车,创下了飞夺泸定桥等神话,正是这方面最好的案例而如今戚家军也呈现出同样的战斗力。
翻过山丘、越过巨石、穿过狭窄的小道......一路上戚继光只是偶尔才让他们休息一炷香的时间用来喝水、吃干粮,其他时候都是在默默地前进山丘险滩被他们甩在了身后,丛林中的饿狼虎豹见到这样的队伍也不敢招惹,纷纷退避三舍,十里,二十里,五十里,八十里,一百里的距离被他们用双腿飞快的量过,很快台州城就近在眼前了。
“将军,前方十里处就是台州城了。”前方的探马借着朦胧的晨光找到了戚继光的所在,“倭寇尚在二十里外,并未到达台州,朱将军他们刚刚率领大军到达,正在台州城中歇息。”
“好,朱文达没有让本将失望。”戚继光满意的笑了,他知道此战的胜利已经近在眼前,这些倭寇逃不掉了。
听说台州已经近在眼前,戚家军的士兵们沉默地露出笑容,脸上满是自豪,一夜之间奔行百里,放眼大明除了他们还有那支军队能做到?
“诸军辛苦,朱将军已经在台州城中为你们准备了饭食,全军听我号令,即刻加速奔袭,赶往台州吃饭。”一声令下,已经整整行走了一夜的戚家军奇迹般的再次加快了行军的速度,终于在天明时分进入台州城中。
不过他们此时还不能休息,因为倭寇马上就要开始进攻了匆匆用过饭食,这些士兵又重新聚集在戚继光的身前,准备听候他的号令迎战倭寇。
看着这四千余名一夜行走百里却依旧精神饱满的士兵,戚继光异常自豪,有了这样的士兵,区区倭寇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他和他的军队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事充满了信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