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 动-《放啸大汉》
第(2/3)页
在得到于恬传来的信息后,张放就在琢磨,该用什么方法请刘向出山,趟这个浑水。最好的办法,是打动他,那用什么来打动呢?对于一个出身皇族的大家而言,权钱对他毫无作用,能打动他的,只有好文章。张放手里有两篇陈汤的奏章,他相信能打动刘向,但不能简单粗暴地让于恬呈上去,否则搞不好适得其反,他需要先做一个铺垫。
用一篇纯粹的佳文,把刘向引来是的,必须把刘向引来,因为张放无法离开此地。救人如救火,他也等不起。
张放倒记得不少唐诗宋词,但这是西汉,什么七言、格律、绝句、词曲,未必有市场。能在登得汉代大雅之堂的,只有四言、五言,还有赋。其中赋在这个时期最为流行。不过张放真没记住什么赋……等等,陋室铭,好像算是赋吧?
虽然陋室铭是唐朝的刘禹锡写的,但这篇小记确实是赋体,而且就内容而言,正与刘向被贬后的心态很接近。张放相信,这篇能够打动后世无数文人的文章,也一定能打动刘向。
于是张放将此文一分为二,上篇交给于恬,让他送到刘向面前。同时还编了个“遗书”的晃子,等于在告诉刘向你来不来,不来我就烧了。
果不其然,刘向第一时间跑来了,并且一语道破其文不全。
没错,张放没说全,还漏了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没法子,这句是典故,里面提到的两个人物,一个还没出世,一个虽已出世,但比张放大不了几岁,尚属藉藉无名之辈,根本入不了文章。所以张放只能推说是缺失了。而且他还改动了一个字,原文是“阅金经”,他给改成“阅赋经”。因为“金经”指的是金刚经之类的佛经,这会连佛教都没影子,哪来的金刚经?
得知是残篇,刘向扼腕叹息不已:“文意高洁,淡泊明志,无穷达之念,无贵贱之忧,无生死之虑,正合君子如玉之意啊。实为向数年来所读之佳文,不知何人所作?”
张放双手一摊:“佚名。”
刘向怅然,似乎为错过一位大才而遗憾,旋又道:“文何名?”
“陋室铭。”
刘向抚掌称妙,再问:“可否容向抄录?”
张放合袖:“叔祖言重了,但录无妨。”
在刘向执笔抄录的沙沙声中,张放与于恬目光相触,颔首而笑,以示感谢。于恬扬眉弯嘴,表示小意思,过了一会,眨巴着眼,有点困惑,不知这位少子将叔祖引来此地何意?若是这文是他作的还好说,可以借此扬名,但眼下情况明显不是这样。难不成想用一篇佳文获得叔祖帮忙,出面为西征军说项?好像有点不可行吧?
于恬百思不得要领,却见张放打开案上木盒,取出一卷木简,轻轻展开。
刘向正抄到最后一字,正准备放下毛笔,见状目光一闪:“少子尚有何奇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