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拜 会】-《放啸大汉》


    第(2/3)页

    张放微微一笑,放下手里书卷:“若是他一人前来,或许真是取书,但与郭校尉同来,必是为寻求释疑解惑的。走,一起出迎。”

    刚走到阶前,陈汤与郭习已联袂而至。望见张放出迎,齐齐立定,合袖为礼。

    陈汤与郭习,都是比二千石的高官,但在张放这位未来的富平侯面前,却是半点不敢托大。郭习常年驻守边塞,或许对长安朝局缺乏了解,那陈汤可是刚从长安来,对有特殊情结的富平侯府情况非常了解。

    从第三代富平侯张勃开始,张氏就是一脉单传,如今在位的富平侯张临,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眼前这位翩翩少年。也就是说,下一代富平侯,毫无悬念就是他了,试问他们又如何敢失礼?

    这并不是郭习第一次见到张放,不过上回初见时,看到的是一个浑身血泥,面目难辩的血战余生者,自然看不出什么。此时乍见,惊叹之余,心下感概,若当日是这少年亲自前来求援,哪怕没有任何凭信,他怕是也会出兵吧——人家这张脸,就是最好的凭信啊。只是大错已铸成,为今之计,只能寄希望于这位世子真如陈汤所言,有容人雅量了。

    郭习合袖行礼,顿首道:“习前番不知公子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公子恕罪。”

    张放笑了,郭习这话还真有技术含量啊。表面上似是寻常客套话,实则既有含蓄的请罪,保全面子,又有投石问路的意思。也不知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还是陈汤给他的提点。

    张放的回应,只有深深一鞠:“二位校尉之大恩不敢言谢,放铭记五内,他日必有厚报。”张放这话也有技巧,如果是针对郭习说的,难免会让对方产生歧意,以为说的是反话,但连陈汤一块说进去,那就不一样了。因为陈汤是实打实的救命恩人,这话完全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就对了。

    郭习悬着的心总算放下,这位富平侯世子果然与五陵少年不一样。想想也是,一个敢带十几个扈从出塞,奔袭千里,追杀胡奴的人物,胸襟气度,岂会等闲?

    当下三人相对施礼,然后韩氏兄弟引导,张放在前,陈、郭在后,步入木楼前堂就坐。

    陈汤是通过审讯匈奴俘虏,才明白张放出塞的真正原因,击节赞叹之余,也不免以略带责怪的口吻道:“且不说公子远离长安,离家千里,令君侯、公主担忧,就算要解救汉民,也可求助于军队啊。据汤所知,鸡鹿塞校尉窦严,乃章武侯之后,素与富平侯友善,大可求助之,想必不会推辞。如此,也不至于身陷险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