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臣胜,君王低头 上-《三国之最强谋士》


    第(2/3)页

    然只要在这个阶段中,打破其固有理念却是轻而易举,甚至有些心智不坚的人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从而坚定了今后前进的目标,也有一些心志坚定智慧不凡的人,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心中对于自己的固有的认识产生来到怀疑,从而崩溃。

    古有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荀彧这样聪明的人,算的上智者,就算他还是只一个刚刚弱冠行礼不久的青年。

    正是因为智慧通达,才能想的更多,想到了这一点,陈修才能以点破面改变荀彧以往的想法。

    “兄长你这话就错了,老师他们并没有错,可以说我们的长辈无论有什么样的想法,都是没有错。”

    闻言,陈修知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缓缓开口笑道。

    “为何?”

    “老师他们这一代人只是历经了桓帝昏庸无道的年代,纵然灵帝无道,可神君言传身教之下,对于那个时候的圣明帝君,他们心中还是抱有希望。

    不仅仅是老师,其他的当世大儒也是如此,如果当初桓帝没有开启党锢的话,现在无论新老世家的子弟都对于当今天子存有效忠之意。

    显然当今天子令人失望了,不仅开启再一次开启党锢,让本来从上一次党锢中好不容易才松一口的新老世家再一次受到重创,对于当今天子他们恐怕是失望透顶。

    但天子在位数十载,就算再怎么昏庸无道,大汉立世四百余载,终究还是根深蒂固,天子威严不可触犯!

    所以老师他们都把希望放在下一代,他们何尝不曾晓得张角起义背后的龌蹉,但正是因为知道,他们才听之任之,因为他们心中也想要天子解除党锢。

    难道兄长认为老师他们这是不臣?如果兄长这样认为就是大错特错,老师他们心中依旧是忠与汉室,忠于刘氏,但同时他们也忠于自己的家族。

    不过老师他们不同,他们是先考虑国家之后在思考家族,然那些新兴家族则是先考虑家族,而后在考虑国家。

    故而前者为臣!后者不臣!”

    陈修言毕微微一笑等待着荀彧的回答,这一番长篇大论,虽然有诡辩之意,但相信这样的言语才最适合现在的荀彧。

    “既然如此,那么敬之你为前者亦或是后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