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问题,交给我好了。”比尔-罗西斯也站了起来,“我还要回死星大厦,有事给我打电话。” 送走比尔-罗西斯,墨菲回到楼上,在书房里面坐了整整一个下午,三天的假期也就此结束,他重新开始工作。 忙碌的工作,也能让他忘掉一些不开心的事。 有米拉麦克斯的鼎力支持,这次后期制作与前两次截然不同,后期制作室不用再去租赁,米拉麦克斯在伯班克有一间相关的工作室,而且设备齐全,完全能够满足《恐怖星球》的制作需要。 不过,墨菲没有了最终剪辑权。 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前两部影片投资全部来自斯坦顿工作室,墨菲这个导演兼制片人拥有全部的决定权,但这次不同,即便独立影片中导演的意见和份量更重,依然是以制片人为中心。 说白了,墨菲可以在后期制作中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并且深入的参与到其中,但影片的最终成片如何,决定权握在哈维-韦恩斯坦的手里。 同样的,剪辑师也不再是墨菲前两次合作的乔迪-格里菲斯,而是米拉麦克斯聘用的拉斯-贝英特。 “在剪辑点的选择上要慎重!” 工作室里,初剪工作开始前,墨菲与拉斯-贝英特做着交流,“我在拍摄时,就留出了足够的剪辑点,我认为按照这些剪辑点去剪辑,最后呈现的效果会更加流畅。” 之前两人已经看过了所有拍摄的素材,拉斯-贝英特也有大致的印象,对另一边的哈维-韦恩斯坦轻轻点了点头。 其实墨菲所说的剪辑点,主要是用在不同人物的场景切换里面。 比如詹姆斯-弗兰科饰演的医生拉开房门,开门的瞬间镜头顺势切换,变更为另一场景中的乔纳-希尔拉开门。 类似这样的剪辑点在拍摄中墨菲预留了很多,比如塞斯-罗根打开水龙头,水刚刚流出,正好可以切换到小罗伯特-唐尼洗手的镜头。 这也是好莱坞很常见的剪辑方式,所以拉斯-贝英特和哈维-韦恩斯坦都没有反对。 尤其拉斯-贝英特,作为剪辑师,他参与了整个拍摄过程,同墨菲也有足够多的交流。 他非常清楚,墨菲-斯坦顿这个年轻的导演不是信口开河,影片的拍摄确实为剪辑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 拍摄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剪辑而拍摄,拍摄的终极目标并非是拍一点好镜头,最终还是要为电影叙事服务,所以导演必须要拍摄后期剪辑需要的镜头,能够让这些镜头拼接在一起完成整个场景和情节,完成一部逻辑连贯、触动人心的成品,并达到最终的目的。 这是很简单的拍摄原则,但做到的导演却不多,很多导演都喜欢胡拍。 拉斯-贝英特看的很清楚,这个叫做墨菲-斯坦顿的导演构思明确,拍摄有序,很好的执行了这一原则。 这样的导演是剪辑师最喜欢的导演,同样也是制作公司喜欢的导演。 他看了眼哈维-韦恩斯坦,对方能鼎力支持墨菲-斯坦顿这样一个年轻导演,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这个导演用实际行动为自己赢得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