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北伐(八)-《1852铁血中华》


    第(2/3)页

    清军此时是极为暮气,文官武将都只求能够固守。面对太平军这等力求进攻的武装力量,绥远将军善禄觉得自己都要被这接连传来的坏消息逼疯了。然而除了太平军给善禄制造的压力,咸丰皇帝下了圣旨,将善禄革职,但是留任前线。善禄很明白,若是自己在之后没有功劳,皇帝任何一个不满都将彻底断送善禄的前程。

    此时所有的公文都是求救的公文,若是能够“安全的靠近”粤匪,就算是立功。经过一番仔细选择,善禄选择了进兵临清东南的焦庄。

    2月18日,善禄带领3000部队前往焦庄。这一带基本是平原地区,善禄心里面有事,行军是并不说话。到了中午时分,突然有亲兵起来禀报,斜后方出现了大量敌人的迹象。

    “啊?”善禄没有能够立刻理解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将军!我们侧后方出现了数千马队,前面也有千余马队。如何应对,请您定夺!”亲兵恭敬的说道。其实现在按照正常来说,被革职的善禄已经不是什么将军了。但是亲兵对此并不在乎。

    亲兵不在乎,善禄却非常在乎。得知前后都出现太平军的部队,善禄第一念头就是立刻就跑。但是他转眼想起了自己现在的身份,被革职留用的将军。咸丰皇帝虽然年轻,但在朝政中还算是能抓住重点。例如咸丰斥责善禄的罪名是,不能阻贼渡河,又不能与贼迎战。

    现在他当然可以跑,但是此行前善禄为了向咸丰皇帝证明自己并非窝囊废,除了上谢罪折子,还向咸丰皇帝表示自己已经出兵焦庄。话都说出去的现在,若是让咸丰知道善禄知道自己见到敌人立刻逃走,其结果不用再多想。

    念及此处,善禄决定赌一赌。太平军虽然号称善战,但是从他们据守的李官庄到善禄这里,有五六十里地。人说百里必蹶上*将军,太平军这一路行来,应该是消耗不少体力。而善禄的部队行军拖拖拉拉拉,大家怕苦怕累,体力消耗的应该比较少。

    “列队!迎敌!”善禄下达了命令。

    2月20日,临清城城头。知州张积功看到城下竖起了几根高杆,上面悬挂起了几颗人口。在杆子上悬挂着几个块大布幡,上面写着“善禄的人头”。这几个字写的极大,隔了几十步都清晰可见。这可是把张积功吓坏了。他守的临清城内兵力本来就少,眼下绥远将军善禄若是真的被杀,近处的援军就变得更少。

    “快!拿笔墨来,我现在就写文书求援!”张积功喊道。

    求救文书一写就是十几份,投放对象不仅有山东巡抚,还有给直隶长官,给兵部的文书。

    2月22日,一封文书传入了城内,张积功看到胜保带了8000兵马前来援助的消息,感动的差点失声痛哭。

    几乎在同时,在天津附近扎营的北伐军也接到了韦泽的文书。

    林凤祥、李开方、吉文元三人分兵驻扎在天津附近的静海与独流镇,韦泽的文书不算客气,在公文里头,韦泽首先告知三位丞相,现在韦泽已经是太平天国的齐王,双方在职位上已经有明显的差距。虽然三人作为北伐军主将,韦泽是援军。不过现在整体战场上,韦泽要求三位丞相服从韦泽的指挥。

    三人是第一次得知韦泽晋升齐王的消息,虽然距离南京数千里之远,没办法验证。但是韦泽敢这么说,想来也不会是瞎话。三人随即对是否服从韦泽的指挥产生了一些争论。

    林凤祥倒是觉得既然局面都到了眼下的地步,那不妨就听从韦泽的命令好了。吉文元支持林凤祥的观点,而李开芳对韦泽为何这么着急的索要指挥权感到颇为不解。三人也不想争执,围着韦泽的公文继续看了下去。

    韦泽制定的战略是双方尽量在阜城汇合,汇合之后立刻南下。出乎林凤祥意料之外的是,韦泽竟然要求林凤祥所部做突围准备,但是先按兵不动。韦泽所部会尽可能靠自己的兵力解决清军,打到阜城去。到了那时候,两边兵力相距很近,突围的效率大大提高。

    韦泽反复强调,在现在这个阶段林凤祥所部尽量不要让清军看出有任何突围的迹象。特别是不要进攻阜城,等韦泽的下一步命令。

    看完了命令,林凤祥笑了,“韦兄弟做事还是这样,他若是能多承担一些的时候,就不让其他兄弟多费力。”

    李开芳并没有赞赏韦泽的打算,他皱着眉头说道:“韦兄弟这么做可是有些奇怪,若是按他的计划,我等只用等韦兄弟打过来。他能办到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