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托马斯等人沉默不语。他们都属于技术性或是行政性官员。遇到陈道这种火线派军官,他们永远体会不到前线士兵在刀尖上行走时的心惊肉跳,只能明智地选择沉默。 身为主人,托马斯将军主动打开尴尬局面,带着陈道和希姆莱走进最后的试验场。 看到三脚架上那挺有着方形散热套筒,散发着金属光芒的机枪,陈道惊呼道:“这不是mg-42吗?” 托马斯将军笑着说道:“罗森将军,这款机枪的名字是mg—41。不是mg-42。” 原来是早产儿,叫做mg-41也怎么这么别扭,陈道默默吐槽。 不行,一定要纠正这个错误,为大名鼎鼎的“希特勒电锯”正名。 “因为扩军速度太快,我们mg34通用机枪产量不足,所以我们开发出这款新式机枪,重点在于改进工艺,增加产量。 原有工艺采用机械加工,将一块实心金属利用车床、铣床等加工。切削掉不必要的部分,金属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既浪费材料,又花费很多工时,而这款机枪采用的是金属冲压工艺,它使用得材料很少,可以通过简单流水线制造,造价只有mg34的百分之七十,所费工时和材料只有mg34的百分之五十,可以说是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制造出的最出色的武器。” 战争果然是科技进步最好的催化剂,自己又学到一点新知识。 盯着托马斯将军眼中的mg-41,陈道问道:“这款机枪陆军决定采购了吗?” “机枪已经定型,陆军决定大批量生产,用不了多久,在我们的步兵班中就会看到它。” 陈道笑着说道:“我们的军队规模太过庞大,等它普及肯定要到明年,也就是42年。而且我认为2比1这个数字更加能给敌人带来恐惧感,所以我强烈建议将它定名为mg-42。” 陈道说着看向希姆莱,希姆莱在陈道的直视下先是愣了几秒钟,随后恍然大悟。 “我也认为mg-42比mg-41这个名字更能给敌人带来压迫感,我建议使用这个名字。” 陈道见托马斯将军皱起眉头,不停念叨mg-41和mg-42两个名词,急忙瞪着他说道:“你多念几次就会发觉,还是mg-42这个名字比较合适。” “的确是mg-42比较好。”希姆莱跟着凑热闹。 在陈道两人的心理误导下,托马斯将军晕头转向地被从一拐成了二,接受了mg-42这个名字。 同一天,继陆地斯图卡之后,为后世军迷津津乐道的mg-42通用机枪在陈道口中成功诞生。 托马斯将军最后给陈道和希姆莱看的是两支新式步枪。 在这支步枪之前,陈道对看到的武器大体还是满意的,但是摆弄几下第一款新式步枪后便说道:“这款g41半自动步枪不合格。” “为什么?”托马斯将军问道。 “为什么是从弹桥从上面将弹匣装满,而不是用弹匣从下方直接装填?你不觉得很麻烦吗?”陈道问道。 托马斯将军不解地问道:“罗森将军,我看过赫尔曼戈林师和空军的伞兵部队装备的m1半自动步枪,也是从弹桥上方装填,你为什么接受?换成g41半自动步枪你却无法接受?” “m1半自动步枪,那是我为了赶时间参加法国战役,不得不临时采购的武器。如果当时德国拥有更合适的半自动步枪,我才不会用美国人的武器。 我的建议是,最好还是采用弹匣从下方供弹,这样比较符合未来武器发展趋势,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先小批量生产一部分给部队试用,但是以一位前线指挥官的身份,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士兵们肯定不会满意。”陈道说道。 托马斯将军和部下小声讨论一阵,随后点头对陈道说道:“我们还是先生产一批样枪给部队试用,然后再做决定。” 陈道看到托马斯将军为他介绍的最后一款武器,先是热泪盈眶,随后又是泪流满面。 突击步枪,我终于见到突击步枪了。 * ps:晚上要去火葬场守灵,今天只有这一个大章节。(未完待续。。) ... <div> </br>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