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事实上工业机器人才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领域。 这两年,随着国内工资的高涨,中国十四亿人口在制造业上所带来的红利正在渐渐消失,已经开始有企业将工厂搬迁到东南亚、印度等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去,也有部分企业则选择用工业机器人代替普通工人。 但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还相当狭隘的。大多只应用于白色家电、汽车、机械电子等标准件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搬运、焊接、铸造、喷涂、码垛等环节,普及性不高。 今年又恰逢中国大规模开启产业转型的元年,培育能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成了中国政府工作的重点。 矩阵数码的出现,非但让中国人在移动端有了一款独霸全球的操作系统和芯片。而且也让中国在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域占据了先机。 杨林成立矩阵机械电子研究院,就是为矩阵数码未来进军工业机器人市场探路。 工业机器人主要的核心技术是控制系统、电机以及减速机。 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现在基本上处在各国齐头并进的阶段,日本的发那科(fanuc),安川,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kuka)公司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 国产则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虽然整体技术不如外企,但在中低端领域已经可以和外企展开竞争。 但问题不是没有。 上述举例的这几家外企在这个行业里面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到了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强大的技术、市场积累,国内机器人现在如同刚刚开始学步的小孩,想要真正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站稳脚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举个简单的例子,去年日本安川工业机器人公司为了应付来自中国的挑战,就做了个很大的战略动作——降价。 再加上安川还拥有自己的电机、自己的控制系统以及完整的销售体系用户群。这样一来,在中端领域,国内厂家就很难跟对方争夺市场。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人在电机上的技术优势。 比如他们出口给中国的电机通常只有小惯量的三千转电机,但是他们自己在用六千转的电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