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国子-《秦煌》


    第(2/3)页

      只要始皇帝答应,那么接下来许多的事情就都可以操作了。

      “父亲,数百年来吾大秦以法为基,关中故地老秦百姓皆已深入民心,然东方诸郡同吾关中故地不同。

      六国各有章程,六国之民各有喜好。

      如今吾大秦已经一统六国,昔日严刑峻法需得随势而动,方为王道。

      借此天下士子注释律法之机,岂不正是吾大秦法治施行天下的良机?

      更遑论以父亲之英明神武,岂还需严刑峻法慑服六国之民?”

      嬴高见始皇帝半响沉吟不语,连忙趁热打铁继续道。

      统筹天下士子注解典籍、大秦律历,不仅是对大秦的律法重新调整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是正名大秦律法的最好时机。

      试问,这律法本就是天下士子共同注解的,他们还怎么好意思说秦律严苛?

      得了名得了利,自然要为大秦的律政背书,不然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不说六国之民了,就说那刘亭长,原本就喜欢喝喝酒泡泡美眉,你却让他风餐露宿的千里跋涉押解刑徒。

    
  那还不逮着机会就反了?

      “如今虽说父亲已经将博士新增百人,可是天下士子何其之多?

      建立吾大秦之国学,就可让剩余士子继续为吾大秦所用,为吾大秦源源不断的培养贤才。

      适时百家之私学,无师无名,试问谁人还会去拜师?

      长此以往,不需太久,长则十余岁,短则数年后,父亲就可见天下士子皆出自吾大秦国学。

      父亲何需再愁吏员不足,生民归心?”

      如果始皇帝真的答应效仿齐桓公稷下学宫的做法,建立大秦的国学,那么六国之地的私学,不用大秦做什么,很快就会没有生存之机。

      明律法,减严刑;兴官学,绝私学。

      才是嬴高不惜冒险对始皇帝提出这一系列点子的主要原因。

      至于改变以吏为师、需要荐书方可进入学室的规矩,只要始皇帝愿意建立大秦国学,这些才真正都是小问题。

      或许不需要太久,大秦就可直接用科举选才了。

      这样的话,普通人也就有了晋身之机。

      如此,大秦的权力才不会长久的把持在一小撮人手中,形成所谓的世家门阀。

      嬴高的话让本还有些犹豫的始皇帝不由眼中异芒连连。

      如果真的跟嬴高说的那样,确实是对大秦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如此一来,那这大秦的国学的祭酒之位就太重要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