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韦皇后-《混唐》


    第(2/3)页

    韦氏心中清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身份和地位的变化,而一切都源于那次政变。

    神龙元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则天皇帝传位于李显。改年号为神龙。二月,复国号为唐。

    二十年之后,七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煎熬,这一天终于来了。当韦氏端坐在李显的身边,第二次以皇后的身份接受百宫朝拜时,她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在梦中。

    确实,她做过无数次这样的梦。

    就在这一天,她死去的父母亲分别被追赠为上洛郡王和郡王妃。尽管左拾遗贾虚已劝奏说:“异姓者不为王”,但这一回,李显再也不必惧怕太后武则天了,他依然决然地决定了。

    在长期被幽禁的生活中,幸亏有韦氏的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加上对韦氏的特别依赖,使李显把韦氏当作救命的天神。现在他重新坐上了天子龙椅,怎么能不施展天子的权威,对妻子早已许下的诺言呢?

    或许是过了太久的苦日子,韦氏对权力的**已经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了。韦氏对武则天恨之入骨,但内心还是非常佩服婆婆的手段和政治才干,武则天掌朝权做女皇之后的风光和显赫时时搅扰着她,在羡慕之余她也暗下决心,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达到目的:“武则天能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做呢?”

    韦氏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操纵李显这个懦夫,也有足够的才智对付朝内外的人和事。

    这么多年的苦媳妇熬成了婆,说什么也得威风一把,何况韦氏一直野心勃勃想做武则天第二呢?她先是学武则天的样子,李显坐朝,她就坐在帝座斜后方的帐幕中垂帘听政。李显懦弱,一向对她依赖和敬畏,当然也不会拒绝她的要求。

    接着,韦氏要对拥立李显复位的功臣张柬之等人下手了。为此,她找到了自己的同盟,这个人就是武三思。

    韦氏竭力向李显吹枕边风:“张柬之等一班人自恃拥立有功,把陛下不放在眼里,假如事事都由他们作主,陛下岂非成了傀儡皇帝了?”

    李显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身为天子,岂可事事受朝臣的节制?

    韦氏又进言道:“陛下应物色几个心腹重臣,武三思是我们的亲家,忠心可靠,陛下何不起用他来分张柬之的权力呢?”

    第二天,李显就下诏,拜武三思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张柬之求见李显,劝李显不要养虎为患,应时时想到恢复帝位的来之不易。

    张柬之的忠告不但没有说动李显,反而惹得李显发火了。他认为张柬之自以为拥立有功,要他记住他们的好处。事实上,李显也不可能听从张柬之的劝谏来违背韦氏的意思。

    没过多久,武三思指使心腹进谏,状告张柬之等五人想废黜李显,另立新君。

    李显大怒,下令把这五人关进监狱准备处死。

    有大臣进谏说:这五人当初拥立皇上有功,皇上曾经赐给他们免死铁券,不应处死。

    李显只得尊重这一意见,改判终身流放之刑。但是,这五人还未走到目的地,就被武三思委派人杀害了。

    设计除去了张柬之,韦氏又把黑手伸向了太子李重俊。

    李显的四个儿子中,长子李重润已死,次子李重福获罪流放去均州,幼子李重茂,年仅六岁。三子李重俊被立为太子后,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韦氏的眼中钉与绊脚石。

    年轻的李重俊哪里是韦氏的对手,被逼之下仓促政变,失败后被杀。

    除去了李重俊,韦氏的障碍又少了一个,只可惜她的盟友武三思,死于了政变当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