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个时候,江里子就是融资三部的主任。” “在产业中央银行的时候,江里子率领的融资三部,业绩并非是最突出的一个。看起来有点不起眼。当时那个年代,还有卫星投资热潮。许多银行都抢着将资金返给研究卫星的通信公司和太空公司,算是一个泡沫。” “可那个时候,江里子的融资三部,对这股投资热潮不为所动。在其他各部都抢着将资金放贷给卫星有关的企业时,我们融资三部连一间相关行业的公司,都没有上门拜访过。” “我当时还年轻,曾有些不解地找过江里子问她,为什么不将资金放贷给热门的卫星公司?她没有回答,只是让我自行体会。” “后来,卫星投资被证明是一个泡沫。即使有文部科学省的强有力的补助和扶植、地方市政厅的补贴,但是这些公司还是倒闭了。他们无法产生足够的盈利,来覆盖成本。于是大量的坏账出现。我们融资三部居然躲过了这一劫。” “从这件事之后,我就对江里子佩服的五体投地。渐渐的,我发现融资三部的业绩不一定是最突出的,但一定是最平稳的。虽然每年的增长并不惊人,可是这样持续下去之后,累积下来却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在白井的讲述中,江里子沉稳的性格,马上就勾勒出来。 北原暗暗思忖起来。 一个能抵挡住投资泡沫诱惑的人,必然是有极强的忍耐力和行动力。 看来,这个江里子是一个非常棘手、难对付的人。 “那这么说来,继续下去,江里子也总该在产业中央银行做到类似董事、副行长的位置。毕竟,按照你的说法,多年这样累积下来,融资三部的业绩迟早都是第一。” “这就不对了。”白井苦笑了一下。 “相反,江里子在产业中央银行的时候,常受到高层的打压。这就是银行,人事就是一切。哪怕你的能力再突出都不行。” “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受到高层的打压?” “据我了解到的,应该是当时产业中央银行有一位董事,想将银行资金放给他的关系企业。虽说是关系企业,但这企业也是财力雄厚的那种大企业。好像是专攻汽车某个装置的阀门。于是,这位董事就找到了江里子,希望她能将款项放给这家汽车阀门企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