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一石二鸟,词惊四座-《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第(2/3)页

    他淡淡道:“二哥儿昨日行的好事!”

    赵柽眨了眨眼:“爹爹此话何意?孩儿不知。”

    “哼!”道君皇帝冷哼一声:“我来问你,秦桧的二十万两银子可给你送去?”

    嗯?嗯!赵柽闻言顿时扬了扬眉,心中一动,这是……盯上这二十万两白银了?

    本来他还打算胡乱填首词糊弄过去算了,管什么惩罚呢,接住就是,可眼下来看却是不行,老头子这是奔着自家钱来的啊!

    那就不能胡乱填词了,要填首差不多的,但万一……无论自家填得不管好坏,老头子都说不好可怎么办?

    然后直接降下惩罚,罚银二十万两!

    关键是又不能装穷说没有,秦桧可是刚刚送过来的银钱,还热乎着呢!

    赵柽道:“回禀爹爹,秦桧倒是送来了……不过那颗东海夜明珠可是无价之宝,这点钱远远抵不上啊。”

    道君皇帝瞅瞅他,我信你老二个鬼,哪里来的夜明珠,你红口白牙讹了二十万两居然还嫌少,真是太贪心了!

    他哂笑道:“什么珠子能值这么多钱?”

    赵柽叹气道:“爹爹有所不知,孩儿有一朋友唤作马骥,曾经远去海外行商,后来遭遇风浪,舟船倾覆,掉进大海,没想到竟被龙宫公主所救,自此入赘东海水晶宫,成为了龙王爷的驸马。”

    道君皇帝面皮抽了抽,他是个信神仙的,但你这张嘴就来,听着倒像故事,怎么也不像真事啊!

    就听赵柽继续道:“我这朋友马骥在龙宫中生活了几年,龙王公主给他生下了一儿一女,但他思念故土,总想着回来看看,所以东海龙王就与他假期,方才赶回家中,因为与孩儿交好,特意探望,送了孩儿一颗拳头大的夜明珠。”

    “拳头大的夜明珠……”道君皇帝摸了摸胡子:“这个马骥如今何在?”

    赵柽道:“已经返回东海,言是于水晶宫终老,怕是有生之年不能够再见到,唉唉,所以这颗珠子乃是无价之宝,也是孩儿对友人思念的寄托。”

    “二锅,这个好故事好好听,还有没有了……”几个小的这时在旁边叫道,都是一副期待的表情。

    赵柽闻言立刻黑了脸,捣什么乱,他可不是讲故事玩呢。

    道君皇帝沉下脸,既然小的都知道是故事,他若还当真就太愚蠢了,这老二什么意思,把他当小孩子一样糊弄吗?

    道君皇帝一拍桌子,冷声说道:“二哥儿,上次你给我填的词怎么一股脂粉气息,浑然不似你所作?”

    赵柽摇头道:“爹爹,不是孩儿作的脂粉气息,实是不能作好啊,孩儿那时正在病中,写出的东西软糯也情有可原。”

    道君皇帝瞅着他,半天才道:“二哥儿今天给就我再填一首,写的好那就免了你的怠慢之过,写得不好……就要接受责罚!”

    赵柽左右瞅瞅,这时除了太子赵桓外,宫中的都到齐了,就算是赵楷也站在头里,似乎正在思索什么。

    赵柽道:“爹爹,何谓好,何谓不好?”

    此刻殿内没有外人,都是一家子,道君皇帝也豁出去不要脸皮了:“朕说好就是好,朕说不好就是不好!”

    赵柽闻言摸了摸下巴:“爹爹,不用找几个大家或者朝上公卿,让他们从中鉴别吗?”

    “不用不用!”道君皇帝斩钉截铁地道:“什么大家,都是浪得虚名之辈,至于朝上的……对诗词都未必有朕精通。”

    赵柽眯了眯眼:“可是爹爹,孩儿若是填出一首传世之作,是要流传出去的,这总归要有个见证的才好!”

    “传世之作?流传出去?”道君皇帝微微一愣,隐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正是!”赵柽道:“孩儿万一偶得佳作,必然是要流传外面,说不得还能传下千载万年,总要有个见证才行,孩儿看不妨找来几人,不做评判,只作记录便好。”

    “这个……”道君皇帝有些迟疑,赵柽的诗词确实有许多都可传世,但诗词之道多于精摩细琢,并非一时半刻就能完成整首,尤其是就着画卷写诗填词,被固定在画面之中,极难出佳品,自古以来也没听过哪首有名诗词,是看着画面作出来的。

    “若是没人见证流传,那孩儿就不作了,爹爹直接责罚好了!”赵柽见他犹豫,不由开口道。

    直接降下惩罚?这可是不妥的,这不就成明里管老二要钱了吗?道君皇帝闻言皱了皱眉。

    他怎么能这般要呢,必须得是老二作不好,罚来的才行,不然自家的面子往哪里放?这老二不按套路出牌,居然还耍上了光棍,真是个混账东西!

    道君皇帝沉吟道:“若是叫人见证,却不能对朕晋言,好坏都须由朕去说。”

    赵柽闻言忙道:“这是自然,好坏自然都由爹爹说就是,不让他们品鉴,只负责抄录流传就行。”

    道君皇帝又想了几息,心里权衡利弊,观画作词本就填不出佳品,而叫来几人,不许他们说话只作记录,这倒也应该耽误不了什么,若不叫的话,这老二耍起无赖就是不写,反而没法拿捏,二十万两银子怕要泡汤。

    但真若叫来,可不能叫那些诗词大家,也不能叫些朝上公卿,那能叫谁?

    “二哥儿觉得唤何人来记录合适?”道君皇帝皱眉道。

    “孩儿觉得……”赵柽做出一副为难神色:“不如唤太学祭酒杨时过来,再随便叫两个太学生即可。”

    “杨时?”道君皇帝想了想,这人倒是个不多话只知道研究学问的,便点了点头:“那就叫杨时过来,再让他随意带两个掌笔墨的学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