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口中的“赵院士”——也就是此间东平书院的“院长”立刻眉开眼笑,朝二位大人躬身行礼,口称“岂敢”,其实心里跟抹了蜜一样甜。 要知道,东平书院的名头就摆在那里,整个东平郡包括周围大大小小的乡镇书院,都公认它为第一! 赵院士执掌东平书院,也不容易,万一今科前三中没有本院的学生,那可就老脸丢尽了。 正聊着,洪大人的眉毛忽然皱了起来。 吴大人的反应稍慢,但也慢不到哪去,二人几乎同时看向一个方向,目光穿透重重阻隔,直达考房! 这名学子也答到了第三卷,速度可以。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诗作,还没写完,就已经灵气涌动,萦绕周身,跃然于纸上,欲冲出屋外! 毫无疑问,这是一首上佳之作! 洪、吴两位大人对视一眼,均露出了喜色。 要知道,在书画音文四大体系中,文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虽说有文才的大多没符力,但他们的作品却可以交给符箓师来diǎn化,所以作用一样大大的! 这名考生不是符箓师,然而他在作诗的过程中,才华竟然可以扰动周围天地元力,形成灵气漩涡,这简直就是惊世之才! 此诗一旦作成,也必是惊世之作! “那考生叫什么名字,是哪个书院的学生?”洪大人指着考房问。 “容下官想一想。”吴大人捻着胡子思索了一下,答道:“回大人,此子名叫袁博,十八岁,景西县青水乡人氏,报考时没填所属书院,应该是自学成才。” 此话一出,周围立刻嗡的响起一阵议论声。 这看台上云集了东平郡六家书院的院士,以及郡府的不少官员,无论哪位都是饱学之士,岂能不知自学的困难性? 袁博……这小子以后得多多关注。 而此时,易辰也在轻轻蘸墨,他已经想好了要写什么,正闭着眼睛酝酿感情呢。 半晌后,他忽然眼睛一睁,落笔成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