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大清开国130年,可曾见过如此夹着尾巴的钦差?-《大清话事人》


    第(2/3)页

    迎来了数艘气派的官船,最前面一艘船上悬挂的明黄旗帜。

    乃是刑部侍郎郑谨生奉乾隆密旨出京,查实“刺钱案”。

    临行前,

    乾隆在养心殿东暖阁召见了他,君臣密探许久,内容无人得知。

    总管太监秦驷只看到了郑侍郎离开时那被汗水浸透的后背官袍。

    这可是11月的京城!

    壮汉也要穿件夹袄的季节!

    久在御前的他,立马猜到了几分。次日和珅向他打听此事,他也只是摇头,表示自己在殿外什么也不知道。

    江苏的水有多深?

    福康安去做巡抚,死了!

    朱珪去做了布政使,获罪死了。

    钱二愣子不信邪,巡抚布政使一肩挑,死的极其惨烈,被霰弹打成了筛子。

    如果再细究起来,

    还有在刑部大狱里关着,谣言漫天飞的两江总督李侍尧。以及流放盛京养马的前苏州知府,现汉中总兵马忠义。

    ……

    只能解释为风水有问题!

    以前京城的贵胄子弟们打破头要去的好地方,现在哭着喊着都不愿意去。

    幸好皇上英明。

    把巡抚的红缨帽扣在了自己的儿子,永琰脑门上。

    京中子弟们私下都为嘉亲王捏了一把汗。

    同时对皇上敬佩的五体投地,公平,真的公平啊。这要是有个闪失,不敢想。

    皇子虽多,可活到成年、身体健康、具备储君可能性的真不多,一个巴掌都不到。

    十七个皇子此时已经死了10个。

    还有两个在病榻上,生命已经接近倒计时(一个没熬到春节,一个熬到了明年春天还是死了)。

    尚且健康的仅剩5人。

    而且由于生母、性格、仪表等原因,除了皇十五子永琰,几乎没的选了。

    如此惨烈,姑且归咎于落后的医学技术和愚昧的卫生条件吧。

    无论在哪个时代,对于想做大事的人而言,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太重要了。

    活得久,就是赢家!

    ……

    言归正传,

    淮安知府常火炎、淮安督粮道于运和,还有扬州知府胡佐佑等20几位地方官肃立在码头。

    红毯铺地,锣鼓喧天。

    “下官们恭迎钦差。”

    “诸位请起吧。”

    郑谨生毫无倨傲,而是十分的机警。

    他从走下船的一刹那,就觉得心悸,望着这些笑脸恍惚之间看到了刀光剑影。

    接风宴上,

    他只是干巴巴的说了一些场面话,甚至借口身体不适,滴酒未饮。更别提那一桌的珍馐美味了,一筷子都没动。

    无他,怕被下毒。

    作为一个刑部老资历,他见过太多的鬼蜮伎俩,职业病本来就很严重。

    养心殿里被乾隆那么一叮嘱,又看到了钱峰的染血绝笔纸条。

    临行前又收到了于敏中、和珅二人的官面程序叮嘱。

    一颗忐忑的心,怎么敢放下来?

    ……

    “你去外面买点吃的。快去快回,不要和别人说话。”

    家奴很委屈:

    “老爷,和驿丞说一声就行了。这清江浦啥都有。”

    “闭嘴。”

    家奴不敢多嘴,夹着尾巴出去了。

    心中委屈无比,大清开国130年,可曾有过如此寒酸的钦差?到了地方上,还要自掏腰包买饭食?

    大家伙一路颠簸,谁还不想着吃几口热汤热水,再收点土特产。

    次日,

    郑谨生也松口了,但授意钦差卫队临时接管了驿馆内外,戒备之意毫不掩饰。

    伙房内,

    4个侍卫按着刀柄,盯着厨子做饭。

    一道菜刚出锅,厨子就听到背后冷冰冰冒出一句:

    “你先吃!”

    战战兢兢的厨子,只能找来干净的汤勺喝了一口。

    ……

    侍卫怒吼:

    “大口喝,伱舀这么小口,你是不是心虚?”

    厨子急的摆手,解释道:

    “汤太烫~”

    侍卫是京城子弟,也许是一时间没听懂江淮官话。

    铿!

    佩刀出鞘,架在了厨子脖颈上。

    “喝,大口喝。”

    厨子吓坏了,连忙猛喝了一大口,表情痛苦。这一口滚烫的下肚,口腔都麻木了。味觉受损,起码伤了10年的庖厨修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