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众官雪地追巡抚-《大清话事人》


    第(2/3)页

    “福康安如此傲慢,要吃亏的。地方不同于军营,他这一套行不通的。”

    亲信则是愤愤不平道:

    “老大人休要管他,待看他出丑。”

    “老夫倒是无所谓,只要他别拖后月退,误了本省明年的钱粮。”

    朱珪离京前,

    乾隆叮嘱过他,金川大战消耗太大,得胜后又大肆犒赏有功将士,国库空虚。

    到了江苏,一定要督促钱粮。

    为朕分忧。

    ……

    朱珪了解乾隆,乾隆也了解朱珪。

    所以,把他放到江苏布政使任上,是给予厚望的。

    私下,

    户部尚书和珅,也和朱珪聊过,

    暗示过他,赏赐了金川有功将士后,户部银库要见底了。

    一旦明年再有什么赈灾,河堤工程,

    又或者,皇上心心念念的巡游江南,

    朝廷的衮衮诸公,就要集体加入丐帮了。

    朱珪打死也想不到,

    第二天,在巡抚大堂,

    福康安第一次召见4品以上官员,就放出了个震天消息。

    “本官上任,第一件事是开满城。”

    哗,

    在场的知府,道员立即炸了锅。

    尤其是苏州府的官吏,更是惊讶的表情失控。

    福康安冷眼瞧着这些人的反应,不耐烦的说道:

    “在苏州,设满城。是皇上的意思,也是军机处诸位大人的意思。”

    “诸位大人,谁反对?”

    空气瞬间降至冰点,

    众人面无表情,拱手领命。

    “本官再强调几点要求:地段要好,面积要大,城墙要坚固,水井要多,屋子要新。开春后,驻防八旗就会陆续到位。”

    黄文运拱手问道:

    “抚台大人,苏州驻防八旗,兵额几何?”

    “500人左右。加上家眷,当在2000人以内。”

    “下官明白了。”

    ……

    众人各怀心思,离开了巡抚衙门。

    耳中还回荡着,福康安的那些话。

    “除夕之前,选好址。春节一过,立即腾空屋子。最晚三月初一,满城城墙主体必须竣工。”

    “本官喜欢行军法,违抗不从者,军法行事。”

    扬州知府,临离开前对黄文运小声说道:

    “老黄,你的好日子到头喽。”

    黄文运苦笑,无话可说。

    设满城,

    他的担子最重。

    可以预料,他的官声会臭到堪比下水道。

    被拆房子的苏州百姓,

    肯定天天扎他的小人,诅咒他。

    ……

    “速速把消息放出去,如此大事,不可瞒着百姓。”

    “遵命。”

    府衙的差役们,立即化身人形自走大喇叭。

    半天能耗一碗茶。

    府城炸了,从勾栏瓦肆,到茶楼饭庄,都在热议此事。

    所有人的眼神里,

    都是恐惧,愤怒,不满。

    若不是因为前两次抓捕反清分子的余威震慑,说不得就要有人当场破口大骂了。

    今日,不同寻常。

    就连黑心的差役们,也没有伺机抓人。

    因为,在这件事上,

    所有居住在城内的人都是受害者。

    无论朝廷怎么宣传,满城是个什么玩意,老百姓都清楚。

    在这一点上,

    李郁低估了大清的百姓,虽对大事浑浑噩噩,可对涉及自身的事,极度敏感。

    ……

    他早在半个月前,

    就从王神仙那打探到了准确消息,并开始应变。

    300两换一个准信,不贵。

    今日得空,王神仙也来了李家堡。

    俩人一边赏雪,一边喝茶聊天。

    “小2000旗人,都从京城迁来吗?”

    “一半是京城八旗,还有一半是从各地驻防八旗抽调。”

    “这苏州府,要遭殃喽。”

    “谁说不是呢。”

    俩人的关系,早就不同寻常了。

    所以这些吐槽的话,也照样敢当面说。

    “胳膊拗不过大腿,再怎么闹,也没用的。”

    “哎。”

    李郁突然问道:

    “皇上何时南巡,可有准信?”

    “圣心难测。”

    王神仙突然左右观察了一下,确定没人才小声说道:

    “李爷,你捐个官儿吧。”

    “芝麻官没兴趣,知州知府,怕是朝廷舍不得。”

    “我和你说正经的,户部最近穷疯了。监生,不入流的佐杂官,给银子就卖。”

    “不是年年都在卖吗?”

    “今年不同往年,卖疯了。甘肃那地,光监生就卖了2000个。”

    王神仙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李郁。

    好熟悉的桥段,

    乾隆朝第一案,甘肃窝案?!

    于是,

    他装作若无其事的说道:

    “我好像听元和知县张有道提过,甘肃捐监,拿这银子救灾去了。”

    王神仙噗嗤一笑,眼神轻蔑:

    “这里面水深着呢。甘肃藩司那位王大人,厉害着呢。”

    见李郁不解,他又解释道:

    “甘肃布政使,王亶望,他爹是前江苏巡抚,家世不俗。”

    这个名字,李郁很熟悉,

    于是装作感兴趣,听王神仙吹牛。

    ……

    “这位王大人,做事如此大胆。朝廷知道吗?”

    “李爷说这话就露怯了。什么是朝廷?谁是朝廷?”

    李郁语塞,哑然失笑。

    王神仙继续说道:

    “所谓朝廷,可大可小。小到一个人,皇上即朝廷。大,也就是军机大臣加六部尚书,都算在内。”

    “甘肃的事,朝廷衮衮诸公真无一人知晓?我看未必。”

    “朝廷的诸公做事,都讲一个动机,一个收益。”

    李郁肃然起敬,

    点点头道:“我明白了。”

    “你的聪明人,一点就透。”

    “帮我买几个监生吧,不过不是给我,而是给我的手下。”

    王神仙眼神复杂,竖起大拇指:

    “李爷,你这人做事是真讲究。”

    “人家跟着我混,不就图个出人头地嘛,江湖不是长久事,还是做官儿安稳。”

    一口气,买了4个监生名额。

    王神仙笑嘻嘻的走了,

    回去和他的主子有交代了。

    临走前,他赠送了一个情报。

    太湖协,以后不归属绿营建制了。

    而是归苏州驻防八旗的副都统节制,打破常规。

    兵勇,则是满汉各半。

    满兵,来自大沽口水师。

    汉兵,就地招募。

    这条情报,是军机处刚下发到兵部和工部的。

    工部,要负责筹建40条战船,

    乾隆,是来真的了。

    ……

    李郁觉得,

    绳索距离自己的咽喉,越来越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