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一首诗引发了人们长时间热烈地讨论,直到终于有人将目光移向另一首诗时,场面才稍稍安静下来。 当看清诗中的字句后,立刻就有人情不自禁地轻声吟诵道。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随着声音的传播,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同念出声来。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 一句接着一句,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沉醉之色。 待到整首诗读完之后,那些刚刚念过诗的人仍然显得意犹未尽,并纷纷赞叹道。 “好,写得真好!” 然而在这同时,他们心中却又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仿佛这些文字早已深埋于心,只是此刻才被重新唤醒一般。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声音问道。 “你们有没有发觉,这首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和上一幅‘宴会’图里呈现的情景几乎一模一样?” 此言一出,犹如醍醐灌顶般令在场所有人瞬间明白过来。 难怪会觉得如此熟悉,原来竟是这个原因! “妙啊,实在是太妙了!” “经你这么一提醒,我也看出来了。” “果然是精妙绝伦啊!” 一时间,赞美之声响彻全场。 这两首古诗均以宴会为题,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不过相比之下,第二首古诗必定与那幅‘宴会’图的创作者存在某种关联。 由于那第二首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几乎和画作、现场一模一样。 相比于第一首诗而言,它更为应时应景,也更契合主题。 然而,仍有部分人认为第一首古诗更佳。 一时间,众人意见不一,有的支持第一首,有的则力挺第二首。 当然,他们讨论的这些都并非关键所在。 最为重要的环节,当属投票环节。 规定的时间一到,相关的下人便宣布开始投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