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贺一愣,赶紧回答道“吴王殿下,下官是安州别驾赵贺,我们之前见过的” 李恪瞅了瞅他,装作在努力回忆的样子,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不记得了。” “你有什么事吗?” 赵贺用自认为最真诚的表情,对李恪说道“吴王殿下,赵贺是来向您宣誓效忠的!” “从今往后赵贺愿为吴王鞍前马后,虽万死不辞,恳请殿下尽管差遣下官,为殿下办差是下官的荣幸!” 瞬间化身马屁精的赵贺,嘴脸着实有些难看,在场有不少官场同僚都看着,包括赵贺之前的那两名朋党。 但眼下赵贺顾不得那么多了,保住自己的官帽,迅速融入到大家之中才是最要紧的,他知道一旦自己被孤立出圈子之外,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李恪看来,赵贺的表现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这货搁这给他玩变脸呢? 想起他来这里的第一天,赵贺那横鼻子竖眼的样子,一个跳梁小丑这脑子得坏到什么程度,敢跟王爷唱反调? 李恪目光睥睨地瞅了赵贺一眼,问他道“赵大人是吧,之前我不是给大家都分派了任务吗? 怎么那会儿总也不见你的人影呢? 现在水匪都剿完了,你倒是冒出来求着本王差遣你,早干嘛去了?” 赵贺被问住了,虽说那时候其实是李恪刻意忽视他,但他又怎么敢反过来怪罪李恪的不是? 这次真是一点脾气都没有,赵贺简直悔不当初。 “殿下,下官之前身体不适,因因此没有参与剿匪行动,那也是担心自己拖累了大家,所以才” “好了,本王没功夫听你说废话,眼下水匪也剿灭了,暂时没什么可差遣你的,本王也要即刻动身返回长安,将那份剿匪功绩簿呈交给皇上过目。” 李恪说到这里,忽然“噢”了一声,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第二天,熟悉的场面再度重演。 剿匪功绩簿上,排在前列的分别是杜鹏举、曹校尉和石大人等人,其中石大人的排名居然还超过了曹校尉,屈居第二。 因为昨日之后,石大人的名字后边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英勇跳江,悍不畏死,生擒首恶刘财主,堪称安州官员之表率” 当同僚们读到这段话时,脑袋都是懵的。 英勇、悍不畏死 这些词确定是用来形容石大人那死胖子的吗? 事实摆在眼前,大家即便非常的震惊,那也不得不佩服石大人这次的勇猛。 有人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忽然好奇地问道“诶,你们见到石大人没有?这次他大出风头,不是应该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吗?”?.?????.?? “他倒是想啊。” “可惜他昨天跳江身子受了寒气,这会儿正在家卧病呢,回头我得去看看他。” 有知情的人说出了石大人因公生病这事,大家纷纷表示身为同僚应该去尽一份心意。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讨论该去给石大人送点什么的时候,赵贺的脸色阴沉的就像是锅底灰,这回他倒不是跟杜鹏举或是石大人怄气。 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原先跟自己一样受到吴王冷落的两名同伴,竟然背着他偷偷参加了剿匪行动。 这两人的名字后边,俨然也被加上了功绩,如今整份功绩簿上唯有赵贺没有丝毫功绩,名字旁边空白一片。 “那两个该死的混蛋,竟然摆我一道!” 此时赵贺除了难堪还是难堪,更重要的是这件事之后,他在安州官场上恐怕是再难混下去了。 原本他以为自己能够成功怂恿其他人,对吴王的剿匪策略落井下石,到头来肯定会一事无成。 谁知道才仅仅过去了六天,安州水匪这个痼疾就被去除的干干净净,而这些官场同僚们一个个都赚到了可观的功绩,而唯独他成了那个被遗忘在角落的蝼蚁。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赵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起待会儿吴王就会出现在街市口,监斩那些被擒获的水匪。 于是他连忙冲了出去,希望能够见吴王一面,表明自己愿意为吴王效忠。 或许这样做还为时未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