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之后在我接到调令的前夕,夫人与我大吵一架,随后便收拾行李回娘家去了,至今我们也没有再见过面。” 李恪听说了原由,对杜鹏举很是同情。 他同情的并不是杜鹏举跟他夫人之间那点事,而是同情他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被人当成了棋子来戏耍。 杜鹏举自己可能并不知情,将他突然调任到安州府,并且扶摇直上成了安州刺史这件事的背后,其实是太子和长孙无忌再捣鬼。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让杜鹏举的出现,彻底打乱整个安州府的官场秩序,一个毫无家世背景,毫无政治根基的人直接升任安州刺史。 本地的大小官员能有几个人是服他的? 于是大家各怀心思,意见相左,整个官府就会陷入混乱,李恪光是要重新整顿秩序,让大家能够统一思想,互相协调配合,就要花上好大一番力气。 那就更不用说去处理迁延日久的水匪问题。 对杜鹏举更加残忍的是,太子和长孙无忌压根没有想过让他长期担任安州刺史,等李恪在安州到处碰壁,焦头烂额之后,他们就能再随便找个理由,打发杜鹏举滚蛋。 他对整件事的利用价值仅止于此,一旦用完就可以丢掉。 “杜大人,你是否很希望当好这个安州刺史?” 李恪忽然颇有深意地问他。 杜鹏举下意识地点点头,然后动容地说“下官知道,像我这样的寒门出身,压根不可能好么好运气,这次之所以能升迁到刺史这样的高位,肯定是朝廷方面有什么特殊的安排。” “这安排究竟是好是歹,真正的用意是什么我也无从得知,但我真的很想要当好这份差。” 李恪点了点头,“放心,你做的努力皇上会看到的。”"最终,李恪的动员收获了不错的响应。 尤其是在曹校尉的表率下,不少官员都当场表示要参加围剿水匪的行动。 如果大家都无动于衷倒也罢了,大不了所有人在这份功绩簿上都挂零,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可偏偏就有曹校尉这样不合群的人,整天满脑子想着建功立业,这妨碍了大家争当闲人,只想着尸位素餐的大计。?.?????.?? 于是大家开始变得踊跃起来,毕竟能争功表现的机会实属难得,运气好还能在皇上面前露上一小脸,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未必有这样的机会。 不过在这些身影之中,并不包括赵贺跟他的朋党,他们三个人甚至都没跟李恪说上话,弄得他们心里一阵嘀咕。 随后大家各自散去准备起来,赵贺的同伴有些担忧地说道“我怎么觉得事情不太对劲啊。” “刚才吴王跟几乎所有大小官员都打了招呼,却唯独把我们三个给忽视了,难道他是故意给我们一个下马威?” “就是啊,刚才咱们跟吴王要是面对面把话挑明了,哪怕话不投机好歹心里有个底,可现在我怎么觉得心里有些发慌呢?” 赵贺不爱听这样的话,他怒斥道“怕什么,咱们在长安城有人撑腰,我都打听过了,他吴王不过是个不受待见的闲散王爷罢了,别说跟太子比,就是跟魏王、齐王相比也不是个。” “皇子还得是大权在握,那人家才能服你,吴王差远了,没什么好怕的。” 赵贺仗着自己有那么一层跟礼部尚书的关系,认为凭吴王眼下的权利,还不能拿他怎么样。 三个人商议之后,决定先暂时观望观望,最好吴王今天晚上碰一鼻子灰,那他们第二天就能开心的坐下来喝酒庆贺了。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李恪的耳朵里,安州府的官员们并不知道,李恪身边的零三、零四那可都是搞情报的高手,只要是被他们盯住的人,就别想有什么秘密了。 赵贺三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会被如实汇报给李恪,而后者对他们的态度也不感到奇怪。 “这三个留到后边再收拾,现在正好利用他们当反面案例,以后也不需要花时间盯着他们了。” 零三请示道“殿下,不盯着那几个不听话的,该不会日后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李恪摇摇头“不用担心这个,他们还没资格让我派你们两个锦衣卫精英去盯,这样太大材小用了。” “这两天你们去给我调查一下,看看安州府境内有多少豪门富户,其中又有几个是经商的,列一份名单出来给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