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罗璧道:“爵爷,读过书,识字的工人,确实会很难找,三个五个还好,十个八个也不是不行,可咱们需要的人数……” 赵昊道:“起码上百,甚至几百。” 王孟愚倒吸一口凉气道:“昊哥,这么多的话,这根本就没法找啊!” 郑直谦点头:“是啊!” 赵昊道:“我的意思是这样,咱们分两步走,老王,老郑,你们两个发动关系,尽可能的找人。” “当然,虽然很难找,但也宁缺毋滥,不可靠的咱们绝对不能要!” “能找到几个算几个!” “第二步,咱们自己培养,这庄子里面人这么多,咱们 多找一些先生,来教这些佃农们识字。” “在庄子里开办学堂。” “挑一些人出来,如果只是教识字的话,大概也就一年半载时间,基本上就可以上工了!” “你们觉得如何?” 三人都沉吟下来,罗璧先开口道:“爵爷,如今也就只能这么办了!” “庄子里这么多佃农,总有不少记忆好的,兴许用不上一年半载。” “而且,爵爷这是在给他们创造机会,相信所有佃农都会拼命学习的!” “依属下看,最多半年,差不多就可以达到上工的要求了!” 王孟愚连道:“昊哥,老罗说的不错,如今也正好要入冬了,我们就趁着冬天这几个月,多请一些先生过来,教这些佃农识字。” 郑直谦也点头同意。 赵昊颔首道:“行,那这件事就这么办,老罗你来挑选合适的人,年龄在十六到三十五……到四十五岁之间吧。” “不管男女,都可以。” “尽可能的多挑选人,然后进行筛选,分班。” “剩下的也教,不过不用着急,慢慢来就行。” “我们直接在庄子里开办学堂,先定下十个吧!” “学堂里给吃的!” “三餐!” 要是不给福利,是不会有人来读书的,因为对于这些佃农们来说,读书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连科举考试都没有。 官吏的任免,大多都是举荐制,或者世袭制。 这也是朝廷上下被世家把控的主要原因。 谁都知道这样不行,但是谁也都无法改变这种扯淡的局面。 因为读书人太少太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