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扬州地域广阔,从袁耀所在的吴县,传达政令到最远最偏的庐陵郡,得走一千五百里陆路,外加一千里水路。 因此袁耀的任命,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悉数传达到位。 有心之人很快发现,袁耀这一次主要提拔和任命的官员,都是当初最早跟随袁耀南下豫章的士人。 比如鲁肃,由原本的柴桑县令,被调任为鄱阳郡丞。虽然秩没变,还是六百石,但袁耀却让其代行鄱阳太守事,并兼赞军校尉不变。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鲁肃升任一郡太守那是早晚的事。 相比于年纪尚轻,还需积攒声名的鲁肃,老成持重的刘馥却是一步到位,直接从秩三百石的下雉县长,被擢升为了秩两千石的豫章太守! 郑浑则由历陵县长,被擢升为豫章郡丞,辅佐刘馥治理豫章。 何夔由海昏县令,升任庐陵郡丞,分庐陵太守诸葛玄之事。 这四名最早效忠袁耀的士人,仅仅一年多时间便身居高位,令人大为惊羡! 自然而然的,这几人也被人打上了袁耀亲信嫡系的标签。 甚至有人给这些袁耀所表举任命的文臣武将,起了一个集体性的称呼:世子党! 以此来将这些人和袁术手下的文臣武将们区别开来,只因为鲁肃、黄忠这些人效忠的对象是袁耀而非袁术! 世子党的成员,还包括袁术的女婿豫章都尉黄猗,丹阳郡丞袁涣等人,甚至袁术的从弟丹阳太守袁胤,因一向偏爱侄子袁耀,也被视为世子党的一员。 如果再加上在袁耀支持下才得以复任的吴郡太守许贡,那么扬州八郡中,袁耀的世子党已然遍布豫章、鄱阳、庐陵、丹阳、吴郡、会稽六郡。 其中江西三郡,已尽在袁耀掌握。而在未完全掌握的江东三郡中,袁耀也安插渗透了不少力量。 有好事之人,听闻袁耀是趁袁术不在时出走的寿春,又留在江南久滞不归,不免怀疑袁术袁耀父子不和。 加上袁耀的世子党日渐势大,别有用心之人便开始散播传言,说袁耀对其父袁术忤逆不孝,欲要取而代之! 流言传播到寿春,袁术却不以为然,甚至当众哈哈大笑,自鸣得意道:吾儿已长成,袁氏后继有人耶! 袁耀是袁术的唯一嫡子,也是袁术对外宣称的汝南袁氏的唯一嫡孙,是袁术心中早已认定的继承者,地位不能说不可动摇吧,至少可以说是雷打不动! 袁耀当初没出息的时候,袁术虽然怒其不争,有哀家门不幸,甚至常常把“生子当如孙伯符”这句话挂在嘴上,但却从未动过换嫡的心思。 现在儿子有长进有本事了,袁术自然心花怒放,嘴咧得跟老菊花似的! 在袁术看来,儿子在江南这一通鼓捣,充其量只能说是小打小闹。 一天天不是在打山越,就是在打宗贼,他和真正的一方诸侯打过仗吗? 别看他插手了江南六郡,但其实手下也就两万左右军队,又怎么可能对带甲十万的自己造成威胁? 当然,在袁术心中,也不是对袁耀全无意见。 比如在袁术看来,袁耀自封扬州刺史的行为就非常不合适! 这官太小了! 不如直接当扬州牧! 还有一点,他老和孙策较什么劲,闹什么摩擦?就因为我之前经常说“生子当如孙伯符”,他妒忌了? 我召他返回寿春,他还不乐意,非说要弄死孙策不可,这算怎么个事! 算了算了,年轻人的矛盾……委屈一下孙策算了! 而以杨弘为首的文臣谋士,和以纪灵为首的武将们,也对关于袁耀的流言嗤之以鼻! 一方面,他们和袁术也一样,认为袁耀没有背父作乱的动机,也不认为袁耀在偏远的江南六郡,能鼓捣出多大的势力。 而且在杨弘、阎象、纪灵、张勋这些人心中,立嫡不立贤的观念根深蒂固!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会愚忠于袁术,只因在袁基死后,袁术便是汝南袁氏唯一嫡子! 若是以后袁术不幸薨了,那他们也会效忠于袁耀。 因此,尽管有些人平时并不亲近袁耀,但他们也不会向袁术进谗言,去说袁耀坏话。 总体上,袁术集团内部还是非常稳固的。 以上发生的这些事,都是一两个月后发生的事情了。 而眼前,孙策正因为袁耀杀了朱治一事,而大发雷霆! “袁家小儿,吾誓杀汝!” 毫不意外的,孙策帐中的大小物件,都被锋利无比的纯钧剑劈成了两半。 张纮忙轻声劝道:“将军小声,帐外恐有耳目!” 孙策忿然作色,怒发冲冠道:“我怕他袁氏不成?” “点兵,点兵!” “我要为恩公报仇!我要杀了袁耀小儿!啊啊啊!” 张纮一脸忧虑:“此事尚需从长计议啊,将军!” 孙策却是不管不顾,又是一通乱砍乱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