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当仁不让的争取主导权-《大宋神探志》


    第(2/3)页

    殿内君臣默然。

    实际上如果李德明低调为之,宋辽还真的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应,毕竟夏州政权本就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只要他们内部称帝,不对外宣扬,继续认宋辽为宗主,那外交局势实际上不会有什么改变。

    但水是往低处流的,人心却是高了还想高,且不说李德明称帝后,会不会一改以前低调谦逊的风格,此人还有一位能力出众,性情却截然相反的儿子。

    狄进接着道:“其子李元昊征战回鹘,开疆拓土,自认为西夏已据河西,实力雄厚,故而雄心万丈!他认为穿皮草做的衣服,以放牧为生,这才是番人的生活方式,不应该为荣华富贵而止足不前,因此我朝这些年间给予夏人的贸易恩惠,他根本不屑一顾,而是准备用战争的胜利,获得立国的资格,最终让宋辽都同意李氏的帝位!”

    张士逊难以理解这种想法:“可大战一起,我朝必定关闭榷场,到那时党项人又该如此维持日常生计?夏州境内民生岂不凋敝?”

    “李元昊会以战逼之,重开榷场!”

    狄进解释道:“我朝对于西夏也无山川地利的屏障,倘若西夏立国,兵强马壮,连战告捷,李元昊就能逼迫我朝重开贸易,当然他若是能功成,索取的就不止是贸易了!”

    张士逊连连摇头:“真蛮夷也!”

    王曾眯了眯眼睛:“既如此,李元昊接连行刺,目的是请战么?”

    “王相所言极是!”

    狄进道:“西夏有沙漠瀚海的地形优势,我朝本就缺乏良马,一旦大军深入此境,粮草辎重运输必定困难,党项人又早已习惯当地环境,足能以逸待劳,一旦大胜我军,更能将兵马彻底留在西夏境内,得以全歼!”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此言一出,君臣尽皆变色,王曾沉声道:“我等不能如李贼所愿!”

    陈尧咨冷冷地道:“不能中了贼子的圈套,却也不可畏首畏尾,此次必须征讨西夏,不然羌民番人欺我国朝软弱,边境就永无宁日了!”

    赵祯看着面容平静的狄进,莫名涌起了信心:“狄卿以为,该如何应对?”

    《定边十策》上面写的是策略,狄进对于具体战术也有准备:“臣以为,当联辽灭之!”

    刘娥十分关注:“辽国也愿对夏州用兵?”

    狄进详细解释:“辽帝此前在中京城内通缉李元昊,擒之重赏,杀之重赏,又拟国书,问罪李德明,去其大夏国王封号,如若李元昊逃回夏地,命其送罪子槛送入京,接受审问,如若不然,辽国则要出兵伐之!”

    “这一切是因为李元昊在寿宴上下毒,本欲害我,却误杀了辽国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张俭,辽帝于诸国使臣面前颜面尽失,此后李元昊又奇袭四方馆,如此挑衅,辽国必然用武,不然麾下藩属部落也会觉得辽庭可欺,不服管束!”

    “然辽主绝不希望西夏为我朝所灭,更不愿意看到我朝得河西之地,重开与西域的贸易,辽军若是兴兵入夏州,我军不能引为盟友,反要慎之重之!”

    此言让殿内的气氛紧张起来,自始至终,宋朝最忌惮的还是契丹辽人,担心契丹铁骑有朝一日再度大举南侵。

    如今看来,依旧有凶险?

    所幸接下来狄进话锋一转:“依臣之见,辽主并不愿撕毁盟约,与我朝再兴兵戈,辽军他日若在辽西之地聚集,用意莫过于对内平怨,对外威逼,让我朝即便取胜,也不敢放心收服河西之地!”

    曹利用之前之所以受重用,正因为他亲自与萧太后和辽圣宗接触,了解对方君王的脾性,所作出的判断让人信服,如今狄进对于辽帝耶律隆绪的评价,同样具备这样的信誉。

    刘娥缓缓点头:“看来军事之上,辽人并不能对我朝起到任何帮助,依旧是掣肘威逼!”

    “请太后宽心,此番或许有所不同!”

    狄进微微一笑:“毕竟辽帝的心思,党项各部却难知晓,他们只看到了我朝要用兵,契丹的大军也在逼近!”

    殿内君臣眼睛一亮,立刻明白用意:“只要宣扬辽军进逼即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