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刘筠:老夫自己来答,也不过如此了!(第二更!)-《大宋神探志》


    第(3/3)页

    再看经义,虽有少许疏漏,却也展现出了扎实的文学功底,省试能如此已经很不容易了。

    最后看策论,文风严谨周密,四平八稳,不浮夸,不空谈,完全不卖弄学识,但不少观点确实言之有物。

    可见这位士子肯定是经历了不少实务的,哪怕不如经年入仕的官员,也绝非埋头苦读,不理世事之辈。

    刘筠连连点头,再从头到尾,把考卷审了一遍,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位既富贵,又亲民,既胸怀天下民生,有着纯正端庄的沉稳,为人又谦逊踏实,不骄不躁,不矜不伐的才子形象。

    比起之前那一味卖弄的,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刘筠抚须,终于忍不住道:“便是老夫来答此卷,也不过如此了!”

    左右的考官们听了,不禁为之动容。

    文人夸赞,难免有夸张,此言自是不必完全当真,但身为知贡举,这个评价当真是高到不能再高了。

    何况刘筠还是在士林里的领袖人物,此言传出,这篇答卷的考生,如果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士子,那将直接名动京师!

    而刘筠爱不释手地摸了摸答卷,只可惜这不是殿试,并不能亲眼看到这位考生的字,只有誊抄的版本,然后将它递给了另外三位同知贡举。

    省试不需要定前三名,头名的就是省元,又称省魁,而省元的答卷需要给众位考官传阅,让众人点评后,再行定夺。

    当然话虽如此,但就连同知贡举,都不会否定知贡举的决定,其实就是走个过场。

    果不其然,这份答卷本就是一位同知贡举举荐的,他自是认可的,另外三位见了,也是连连颔首,不吝赞美之言。

    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大赞,有些考官觉得也就那么回事,经义十分扎实,策论有些能耐,诗赋稍显浮夸,不过确实与别的西昆体不一样,水平倒也不俗。

    只是综合来说,完全没有惊艳到那种才华横溢的地步,不太明白这位主考官为何如此激动。

    但人家就是激动了,他们又做不了主,也就不开口讨嫌了。

    眼见考官予以一致认可,刘筠沉下心来,将接下来的答卷纷纷看完,其中也有一些水平上佳的,但终究都不如方才那份,颇有些迫不及待地拿起答卷,予以拍板:“今科尚书省礼部试头名,便定于此卷了!”

    众人自然没有反对,然后将剩下合格的试卷,聚到一起,根据判卷评价,开始排名。

    这个排名除了前面的十位,可能会被要求展出试卷外,后面并不需要太过计较。

    因为省试最关键的就是省元,后面并无什么影响,而殿试就不同了,殿试关系到是进士及第、同进士出身还是同学究出身,排在最后的甚至会试衔,对于日后的官路影响还是极大的。

    所以把诗赋文章好的排在前面,以示公平,后面的就依次顺位便是。

    最后众考官算了算数目,通过省试的各州举子,居然才三百四十二人。

    朝廷的人数是有要求的,“进士奏名,勿过五百人,诸科勿过千人”。

    但说实话,这三百多人实在少了些,四千多名举子,连十进一的比例都没有。

    可刘筠并不准备滥竽充数,尤其是那种狂生,不给他一个教训,好好磨砺一番,来日怎生大器,淡然道:“为国取士,如此足矣!”

    “是!”

    众考官领命,然后终于到了每届阅卷后的保留项目,揭开名录。

    实际上在阅卷过程中,考官也会对熟悉的文风加以推测,国朝赌博风气严重,有的还会私下里开个小小的赌约,以此怡情,尤其是头名省元到底是何人。

    此时大家视线交错,齐齐凑上去,看着刘筠将头名案卷的糊名部位缓缓揭开,公示出来。

    当那个名字出现在视线里,众人有的懊恼,但大多都抚须微笑,露出就知如此的表情:“果然是他!”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