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到这么恢宏大气的私塾,仲云差点儿惊掉了下巴,“我以为只是个村塾,想不到竟有如此规模,若全部用来教学育人,当为济州府一大壮举,就连整个京东路的文脉恐都将转移到此。”
张文远可没那么大的野心,“先生过誉了,郓城地处水泽中,百姓困苦不堪,文风历来不昌,即便我有心振作,郓城一个小县城又如何能与青州和南京相比?何况须城就在隔壁,那也是人文荟萃之地。”
北宋初年把全国分为十五路,设置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和提举常平四司,分别掌管兵政、财赋、刑狱、盐茶专卖等事项,后来不断分化,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五路了。而山东最初叫京东路,后来一分为二,东部半岛区域为京东东路,治所在青州。郓城所在的鲁西地区和苏北、皖北、豫东部分地区归京东西路管辖,治所在南京应天府。
北宋和辽国一样都是有多个都城的,辽国有五京,北宋有四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应天府就是后来的商丘,但稍微懂些历史常识的都知道商丘属于河南,文化习俗和山东有所不同,因此京西路真正的文化中心其实在须城。
须城古称东平国,隋唐时期才改称郓州,这里历来都是人文荟萃之地,元祐三大朋党之一的“朔党”的大本营就在须城,其领袖人物刘挚、傅尧俞、梁焘都在这里出生或在此为官,晁补之、李元膺、董逌等人在文坛和思想界也都享有声誉,后辈巩庭芝不仅自己是大儒,更是教出了朱熹这样的思想家。他们开创的“郓学”一直到元朝都还有人推崇,“东平学派”在后世还有人在研究。
萧让插嘴道,“有志者事竟成嘛,咱们这里本来就人杰地灵,说不准就出了个文曲星在里面呢。”
“但愿如此吧!”张文远哈哈一笑,“不过我可没想那么多,也没那么大的志向,若子霞先生有心,在此扎根二十年,说不准还真有可能。”
仲云呵呵一笑没有接话,他的学问虽然也还可以,但是放眼整个东平地区就不够看了,叫他启蒙是绰绰有余的,但真要让他教个进士出来那就是难为他了,因此他自己也不过是个秀才。
四人来到第一间教室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黑板,萧让和仲云从来没见过,忍不住问道,“这是何物?”
“这是黑板!”张文远来到黑板前,从讲桌里面拿出一盒粉笔和一个黑板擦,在上面写了几个字,“这是粉笔,可以在上面写字,写完之后就可以用这个擦掉。”
仲云双眼放光,也上前拿起一支粉笔开始写字,但他是第一次用,把握不好力度,中途断了几次,张文远连忙告诉了他握笔的技巧。在他的指点下,仲云很快就学会了,一连写了几个字,又到教室中间看了一会儿,随即就满面笑容地道,“这黑板和粉笔当真是绝妙啊,若有此物,学子启蒙就方便多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