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干举人(1)-《凶命镇魔师》


    第(2/3)页

    家里有三四个儿子,一个去求取功名,其他留下来务农,是一项上好的投资。

    于是骆文魁加入乡中的小塾,开始学经书,还改了“文魁”这个本故事中使用的名字。

    村塾是一名流落到此处来的老举人开的,李大头就出自他门下。李大头考中进士后,这老举人出了名,又多了几个学生,别人瞧李大头是他教出来的,有出息,也巴着他把儿子教成进士呢。

    我曾经说过,骆文魁生不逢时。

    他才刚开始学经书没几年,朝廷便停止“贡举”,改兴“三舍”。

    “贡举法”是读书人自己读书,再用参加考试来求取功名的。

    “三舍法”不同,读书人必须先考进公家学校“太学”,当上“太学生”,太学生在太学中逐级上升,才有当官的机会。

    这下可好了,骆文魁只好改变读书方向,好不容易累积了多年考试经验,终于合格成为太学生。

    当上太学生后,就要不停的埋头苦读了,因为“进士”还在遥远的那头呢。

    所谓三舍,指的是外舍、内舍、上舍。

    骆文魁在“外舍”每月参加“私试”,每年再参加“公试”,不断累积成绩,多年才终于名列第二等,这才可以升入“内舍”,这时他已经年近四十了。

    目标是“上舍”。

    要在上舍才可以参加礼部的考试,才有机会考进士。

    他于是专心攻读,力求由内舍升入上舍。

    他的兄弟们全成家了,有了一群儿女,大家一起辛劳工作来养活他,让他能安心念书。

    已经投下了这许多青春,不考上进士不但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家人。

    他疯狂的念书,因为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他只有走下去。

    但时间像狰狞的怪物,一点又一点静静的流失,当骆文魁发现白发已经爬在头上时,他慌了。

    他忽然觉得茫然,因为人生好像已迫近尽头了,而他无论对自己、对家人、对人世皆毫无帮助,说是废物也不过分。

    晴天霹雳的,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年)又再恢复科举,废止三舍法,在太学中挑灯夜读的日子突然中断,一切都要重来,他落魄的回到家乡。

    多年没有劳动,他已经拿不好锄犁,习惯了在太学念书,在村子里念书又似乎失去了意义,多年不见的兄弟养了一堆子女,每天白眼看他,口中念念有辞的数着粮米。

    他不能忍受。

    他要再去赴试,和一群年轻士子们一竞长短。

    别人十年寒窗,他可是别人的两三倍,这可不是白费的,宣和三年秋试一考就上了,冬天赶到京师去准备春试。

    他的兄弟看他也挺行,考个秋试像是随手拈来,便筹了大笔盘缠催他上京,临别时免不了依依几句,言下之意就是非考上不可。

    宣和三年辛丑科开榜,骆文魁榜上无名。

    他将榜文从头找到尾,从尾找回头,看了不下上百遍,直到太阳下山了,天黑看不清榜文了,他才落寞的坐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