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三个大厂房,每个厂房里面都是一个大型的车间加一个组装间,在加一个出货间。 第一批人,陆远算计了一下。 这三大厂房,容纳三千多人工作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不过,前期不准备弄这么多人。 以后慢慢扩。 前期弄上个千八百人就差不多。 “省城那边儿的铺子都弄好了吧?” 陆远最后来到这厂长办公室,坐了下来问道。 老管家也是立即点头道: “都整好了,不光是省城的。 还有旁边东昌城,临清城,清平等几个县城的铺子都弄好了。” 这些个城里的铺子都是买现成的,然后稍微装修下就成。 不跟这厂子一样弄起来麻烦。 听着老管家的话,陆远点了点头道: “最近真是麻烦您了,家里,厂里都是两头跑,真是要累坏了。” 而老管家则是摇了摇头道: “只要赵家能好,累点儿也值得。 侄少爷弄的这些个东西,咱来看一定能卖的很好。” 老管家这人平时是很闷的。 很少说话。 或者说,很少说多余的话。 就算是跟赵姨也一样,你问啥,他说啥。 不问的,他不说。 这今日突然来了这么一些个话,那估摸着是憋不住了。 毕竟,陆远要整的东西。 全知道的,也就是陆远跟老管家了。 这三大车间,总共造了三样产品。 一种是手摇洗衣机。 一个正方形的大铁皮,里面是几个省力的齿轮结构。 然后其他的就是跟地球的洗衣机一样。 一个带着好几排洞的筒子,外面还包着一层铁皮。 洗衣服就是手摇,左摇几圈,右摇几圈儿。 甩干就是把外面的那层铁皮取掉,然后使劲摇就成。 虽说有点儿累手。 但是,这比大冬天把水直接泡在结着冰碴的水要好吧? 当然,这个东西能不能大卖,陆远也不太好说。 毕竟这东西,乡下人肯定不用。 乡下人一是手里没钱,二是乡下的女人不值钱。 就为了乡下的女人冬天不冻手,花个三钱银子买这么个玩意儿? 不至于。 而城里有钱人家也用不着。 人家有佣人。 这玩意儿就是卖给城里有点儿闲钱,心疼媳妇儿的。 特别是这城里要想洗衣服,可麻烦。 不像是村镇里,找条河就去洗。 这城里的得去坊市的井口打水。 来来回回挺折腾的。 当然,这东西能不能挣大钱不好说,反正先试试,好卖就继续,不好卖就拉到。 到时候车间一改,换别的了。 反正,陆远《匠心》上的东西可是很多的。 当然,就算是有《匠心》,就算是陆远最开始也没想就靠一个商品就大卖特卖。 可以试错,但也不能一直错,一直试。 毕竟改车间不花钱啊? 到时候一个车间几百号人,每天睁开眼那都是要银子的。 所以,陆远也是弄了两个感觉能赚大钱的商品。 这还上了点儿科技与狠活儿。 而这两个产品,也可以说是一个类型。 那就是…… 车! 自行车跟三轮车!! 聪明人已经能够明白这东西在古代的含金量了。 就像是这老管家一样。 要不然平时最闷,像个闷葫芦一样的老管家,也不会突然多嘴说这么一句。 古代人的交通,一般就只有两个。 一个是牛车,一个是腿儿。 马车不是一般人能坐的起的。 特别是现在朝廷跟北方打仗,这普通百姓家里养的马都被征调去了前线。 一般来说就是牛车跟自己用腿着走。 而牛车这种东西,也就是现在秋冬啥的能看见。 等到了开春播种的时候,这牛,那就得去庄稼地里干活儿了。 到了那个时候,你连个牛也找不见。 但是有了自行车呢? 一天一百里地,不说跟玩儿一样吧,只要别遇到大上坡,那基本上脸不红气不喘。 陆远记得自己小时候,想要进城玩就是跟着几个同乡的小伙伴骑着自行车去。 倒也没说一百多里地,而是来回四十公里,也就是八十里地。 早上去,晚上回来,那时候十五六岁,一点都不觉得累。 上大坡都是站起来蹬。 至于说,这里的地好不好走。 那更是完全不用担心。 就这么说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村里的地不比古代好多少。 别说村子里,就说省道,那个时候很多省道都是沙土路。 甚至于,就算是现在的农村,在西南北部那种地方,这农村都全是土路。 基本上来说,这自行车在乡间的路上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别下大雨,别下的时间太长,把地弄的泥泞了。 要不然村里的路,地里的路,被走的嘎嘎硬,骑着自行车一点儿问题没有。 真要说遇到那种情况。 你就别出了门呗,下大雨不知道往家跑,这不是傻子吗? 当然了,就算有急事儿,非要出门。 碰到那种不好走的地段,下来推两步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