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古墓阴妖-《贺小凡的回忆录》

    雾隐门是个小门派,一门只有四十多人,修为最高的是三位元婴长老,隐世修行,与世无争。雾和郝胖拜访了雾隐门,双方交流挺融洽的。

    郝胖说他们此行为雾精而来,希望雾隐门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愿意付灵石交换。雾隐门的刘长老很好说话,给二人讲了此间雾精的来历,并没有要什么报酬。

    据传七八万年前,琼陇山脉里有一座墓葬遗址,墓主人是一位想求得死后清净的王朝后裔,埋在地底一千丈,还是没逃过被搬空的下场。唯一值得说道的,是这座墓的守护阵颇为不凡,可以瞒过合体境的神念探查,当年发现墓葬的大乘前辈并没有开掘它,他知道里面没什么好东西,也看不上。

    这位前辈回到小玄极宗后提了一嘴,说琼陇山脉里陇河畔有座有意思的王墓,一传十,十传百便传开了。就这样被有心人一通找,在陇河河畔挖出来上百座古墓,发现没一座是所谓有意思的。

    后来好几个家族的合体境一起合作,探到了那座守护阵法颇为奇异的古墓,可惜开掘的时候陇河泛汛,河水入墓。进入墓穴后,众人一阵失望,除了阵法还算可圈可点,确实没什么好东西。

    他们不相信这就是大乘口中所言的墓穴,寻墓之风长久了好一阵子,这件事传到了小玄极宗,大乘老祖道明了真相,感叹了一句“世人多痴”,真相传出来后,探墓的风气才渐渐收敛。

    当初的王墓埋得很深,掘墓时阵法被破坏,经过几万年的演变,阵法与陇河水脉相容,逐渐形成了新的格局,这个半天然的阵法在水灵气的催动下,开始源源不断产生水雾,最终在陇河畔形成了这个雾气蔓延的景观。

    浓雾兴起之后,琼陇山脉里诞生了雾精的传说,但其实是阴妖,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是地下。一品妖兽,没有危险,没有灵智,没有用处,喜潮湿,出没于雾中。体无常态,非常脆弱,聚起来小若蝼蚁,散开后又与雾同形,很不好找。

    曾有合体境逮到过一只麻雀大小的阴妖,确有与雾精相似之处,也怀疑是雾精,因为太阳晒了片刻便消散了。后来又传出捉到过几只,只要离开了潮湿之地,活不过几天便会消散,这与雾精的传说实在相差甚远,因此得名“阴妖”。

    听完之后,二人才知道被曲陇镇不明真相的同道给忽悠了。既然来都来了,便在雾隐门住了一阵子,双方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雾满心惦记着雾精,放不下王墓的故事,请刘长老给指明了方向,一个月后出发前往王墓,想不到这趟古墓之行,给雾的旅程划上了句号。

    二人根据刘长老的指引,在陇河经过的一处山谷中找到了曾经的古墓,谷内山林覆盖云雾缭绕,看不出什么异常,而陇河底却有地下水道直通墓里。

    二人下墓后,在墓里遇上了一个强大的敌人,未见其影,攻击专门针对神念,郝胖一下子就被困住了。对方神念很强,起码是个合体境,他坚持不了几个呼吸,根据郝胖的分析敌人藏于暗处,等两人进了古墓才动手,有很大可能此人就在墓中,等着他俩自投罗网,既如此不如鱼死网破拼一把,也许还有生机。

    情况紧急,来不及细想,郝胖在墓里爆了一件灵器“封山盘”,也只有灵气自爆或者元婴自爆对合体境能有点影响。得亏身上穿了件上好的法器宝甲,顶在前面替雾挡下了大部分冲击,但那毕竟是灵器自爆,墓穴狭小,两人皆是重伤。

    这一爆,对方的神念攻击也陡然断了,忍着剧痛,趁着水道因水流的压力还撑得住,郝胖抱着雾顺着水流就往外冲。冲出去没多远,神念又至,不过比刚才弱了很多,郝胖心思都在逃命上,于是又往墓穴里射进一道剑光,一柄极品法剑,关键时刻,有舍有得的道理,郝胖还是分得清的。

    第二爆过后,神念退去,水流更急了,二人顺利冲出了陇河。郝胖浑身没一块好肉,肉身临近奔溃,而雾也好不到哪儿去,气若游丝,受伤极重,已然昏迷。郝胖服下疗伤的丹药,又给雾喂下郝祖给自己的保命灵丹,背着雾踏起灵器飞剑,匆忙赶往雾隐门,最终倒在了雾隐门的山门口。

    雾和郝胖被刘长老救起,四天后郝胖醒过来,肉身的状态很不好,雾隐门是个隐世门派,没钱也没好丹药。雾的状态很差,情况未见好转,说是保命丹,能保多久真的很难说。郝胖给雾隐门留下了一笔灵石,劝说他们古墓有强敌,最好尽快搬家,先避避风头。

    而后郝胖带着雾直奔小玄极宗求助,一路不眠不休,瘦了五十来斤。投奔过十几个门派求取仙丹妙药,耗尽了两人的钱财,换到不少疗伤丹药,最宝贵的扶摇观补天丹给雾服下了。郝胖边飞边嗑药疗伤,再难一心多用,一年后伤势才恢复过来,照顾雾的事只好交给了雾的灵兽,那只狐妖黄小白。

    赶往小玄极宗的路上,郝胖分析过古墓里的遭遇,心有余悸,庆幸自己的果断。郝胖猜测对方很可能是位受了重伤的合体境修士,否则定然会追出来赶尽杀绝。只是灵器自爆那一下确实让他有些意外,第二次神念攻击的强度明显减弱了很多,也许是运气好胡乱丢出的灵器刚好炸到了那位偷袭者。

    又过半年,终于抵达了小玄极宗,见到了美若天仙的黄桃。黄桃听郝胖说了两人的遭遇,看在蜃宝的面子上,把郝胖一起带回了瑶池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