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秋日-《布莱肯林场》


    第(2/3)页

    在得知林义龙的主要产业是山葵与黑牛后,农民们就不对布莱肯林场反感多少了,但对林义龙个人,还是十分好奇的。

    “所以,我感激‘碳排放税’,让布莱肯林场重现生机。”林义龙享受了“众星捧月”般的感受,他被一群憨厚的威尔士农民们给围在了最大那张桌子的中心,“但我也为恢复废旧矿山的生机付出不少,刚开始觉得这个价格实在是太优惠了,但后来我投入了将近三个林场的购买价格才把被遗留的采掘场处理干净。”

    “那么,林先生你买林场的时候花了多少钱呢?”、

    “当年我是一次性付讫的,大概是2000万英镑。”林义龙答道,“虽然在市议会的收支表可能没那么多,但我也要承担的一些譬如12%印花税之类的杂项税费,也差不多了。”

    “那可真不少。”农民们叹道。

    “跟矿山的恢复花费比起来,真的不算多。”林义龙笑道,“你们知道,布莱肯林场之前都是煤矿的采掘点,种什么几乎都不行,后来,我找了一些地质学家,帮我重新布置了一下,现在那里是我正在种藏红花的花圃。”

    “喔唷,那可真不小。”

    “一般吧,反正也没什么太不方便的地方,我们去年刚刚恢复了马斯塔赫河和忘记叫什么名字的塔维河支流的水质量,如果不是内斯山谷还留有工矿企业的话,至少从布莱肯林场留出的河水十分清澈了,今年我发现了大西洋鲑洄游到马斯塔赫河里。”

    “有鲑鱼?”一个中年人问道,“不会把虹鳟和鲑鱼之间划等号了吧。”

    “没错,不是虹鳟鱼,而是彻彻底底的鲑鱼。”林义龙叹道,“不知道等到两年后的渔汛来临时,会有多少三文鱼回归到马斯塔赫河。”

    发表了一通讲演,林义龙有些口干舌燥,来到吧台,要了一大杯梅子汁。

    没了焦点人物,其他农民协会的会员也凭自己意思,三三两两地找到了其他人聊天。

    “林先生!”农协会的会长跟林义龙打着招呼,看起来有话要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