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话多没好处-《明末匪事》
第(2/3)页
陕西巡抚是不会接手的,他知道能当上巡抚祖坟已经冒青烟了,要在这个时候接手三边总督绝对是脑子进水。
在升官和保命之间,陕西巡抚等西北高官一致认为自己能力较差,担当精神不够,不足以胜任三边总督的高位。
哎呦喂---,天下竟有这样的怪事。
书上不是说有的人为了当官不惜以身家性命作保,脑袋削尖了也要往上冲吗?怎么放着总督的高位没人坐呢?
因为这是明末;
因为这里是西北;
因为在这里官位越高越接近死亡。
总督已经自杀了,谁来接手呢?
崇祯皇帝真发愁啊!把这件事交给吏部来处理,要求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最合适的三边总督人选。
现代人常说: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
在皇帝的高压之下,吏部经过慎重考察,综合衡量,普遍撒网,重点捕鱼,终于发现了大明朝的可用之才。
这个人名叫杨鹤,时任大明王朝都察院都御史。
让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的都御史去西北当总督领兵打仗,吏部的官员有病吗?
人家没病,因为杨鹤的嘴太贱了,惹吏部不高兴了,于是便想到了这一招。
杨鹤到底说啥话惹人家不高兴呢?
针对陕西起义,杨鹤上书说“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并提出了“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
兄弟,挺有能耐啊!
西北这么乱,你还有如此妙招,好---,就你了。
于是吏部便向皇帝推荐了杨鹤。
崇祯皇帝一听还有不要钱就能够剿灭陕西民军的办法,高兴啊!
赶紧把杨鹤叫来谈了一番话,更高兴了,“爱卿乃是朕的肱股之臣,西北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于是一直以来以弹劾官员著称的都察院都御史杨鹤就成了名医武之望的继任者。
等杨鹤大人到了西北之后,傻眼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