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汤若望-《明末异姓王》


    第(2/3)页

    作为一个远赴万里之遥的传教士,传教才是他唯一的梦想,在劳尔答应他,把威海的教堂交给他负责的时候,汤若望立马就变卖了在大明所有的家产,然后又像和尚建庙那样四处化缘。

    好在对于威海这座大明第一座教堂,不管是教会还是总督府都没有吝啬,大量的钱财让汤若望能够尽情的发挥。

    混迹大明官场数年的汤若望,并没有花太多钱就从附近的州县搞来了大量的工匠和劳力,要知道当朝的尚书都在跟这个洋鬼子学知识呢,在孙元化和徐光启带着一群官场上的教友来过一次之后,汤若望就更加受到追捧了。

    整个威海就如一个巨大的工地,无数的难民涌向了威海,甚至有些卫所的军户都开始往这里逃亡,反正这个伯爷有的是粮食,虽然煮粥的家伙,明目张胆的往粥里吐口水掺沙子,但好歹能吃饱肚子不是。

    这还真不是做饭的故意刁难,王成特意打了招呼,粥不要做的太好吃,该掺沙子的就掺沙子,反正就是要保证来吃粥的是真难民,而不是蹭饭的。

    所以负责施粥的家伙们就想尽办法让难民感到恶心,各种损招层出不穷,王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吃坏肚子就可以了。

    码头附近的平地王成建起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自从土水泥被改良之后,加上铁条的混凝土预制板,让商铺轻松的被建到了三层,下二层作为商铺,第三层有单独的楼梯作为办公楼,然后顶层有碉堡对整个市场进行防卫。

    市场的正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目前已经建起来了三层,因为发行抗虏救国币的原因上层已经停建了,计划是要建成威海最高的六层建筑。

    一来从军事角度上来讲,制高点必须控制在自己的手上,从经济角度来说一两商行也有必要拿到第一高楼的所有权,如果不是王成的钢筋和水泥远远达不到后世的强度,王成都打算建一座十几层的高楼,以彰显一两商号的实力。

    目前整个市场并没有对外进行招租,这次发行抗虏救国币也是想试试水,看看先用抗虏救国币作为威海的流通货币行不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