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今天徐娇娇带来的消息让他的计划有些被打乱,所以他需要好好地做出新的规划。 大荒山里的药材是绝对的天材地宝,既然没有办法销往山外,那么换一种思路也未尝不可,比如……自己加工,制成药品再销往山外。 永宁制药兴许能在制药行业对他进行封锁,可医疗行业就不一定能做到。 所以,李翰林有了新的打算,建一间属于自己的制药厂。一来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主动,二来也可以将利润更大化,同时也能为大荒山的乡亲们带来更多的生计。 或许在一些技术上,以大荒山的村民没有办法胜任,可是总是有些岗位是只需要勤劳就行的。 而且,这想法要是放在以前,根本不可能。 可是大荒山的通山公路一旦建成,便能创造更多的可能。 大荒山资源得到开发,那么就必然会带动很多行业的运转。旅游行业也好,一些需要安静环境的制造业也罢,这些都会引来大量的企业。 既然别人会进来,那么为何不自己把握一个机会呢。还能占据先机不是? 细想之下,李翰林觉得自己找到了突破口。 当然,想建制药厂,也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这么简单。这还得需要政府的批文和资金上的支持。 他第一时间想到了郑致远,之前说服县-政府和家耀集团联合开发大荒山,其中就有关于后续经济建设的问题,所以政策上问题不大。 至于资金……李翰林也有自己的考虑。 他没有再找郑致远出资的想法,虽然他知道,只要他开口,郑致远肯定能弄出一大笔钱来。 可这毕竟不是郑致远自己的钱,从他老爹那里拿钱,有些强人所难。 不过,李翰林并不担心这个问题,他只需要前期的一小笔资金,就能撬动一大笔财富。 其实伐木工程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当初准备大批的设备和人力成本,这个作业消耗并不轻松。 然而,到中后期之后,大量的珍贵原木被运往大山之外,得到回报真不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