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哥,现在我们怎么办。” 巴图旁边,一名雄壮的汉子开口问道。 巴图犹豫了一下,坚定的说道:“自从效忠东家之后,我们就不再属于金帐可汗,可汗的命令对我们无用,回去,向商会禀告情况,等候指令。” 说完,巴图也不犹豫,策马奔腾直接离开。 跟随的骑兵大汉们,也没有丝毫迟疑,紧随其上。 他们所有人,都已经对长生天发誓,誓死效忠东家。 蒙古在蒙元时期,存在四大汗国,并不属于蒙元统治。 自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之后,在斡难河称帝,并把蒙古变为一个军事集团。 开始了自己的对外扩张之路,经过一系列的西征、东伐、南攻,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帝国横空出世。 面临如何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成吉思汗鉴于蒙古族的数量限制,开始设立四大汗国。 以金帐汗国汗国为核心,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与伊尔汗国三个汗国为辅助,分别统治各自区域的事务。 成吉思汗利用自己的直系血脉为纽带,进行政治统治。 这种形式在成吉思汗在世时,还是有很强的威慑力。 因为成吉思汗在蒙古人的地位不一般,他是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个把蒙古族彻底统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吉思汗对于蒙古族,便是中原对于秦始皇一般,可以相媲美的存在。 只是成吉思汗死后,如同大秦帝国一般,余威还能震慑一时。 血脉维持的汗国关系却是开始出现裂痕,皇权经历几次变动后,四大汗国之间的联络也出现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所统治的区域,彼此之间的联络开始出现间断性。 忽必烈南征建立蒙元,夺得皇位,但并没有赢得其他汗国与部族元老的认同。 而军事上的胜利,带来的是其他汗国的排斥与敌视。为此双方进行激烈的战争冲突。尤其是海都的进攻,以两个汗国的兵力与实力,对元帝国进行攻伐。 彼此之间进行长期的战争,一度让蒙元很被动。忽必烈死后,继任者又与其继续作战,这场持续三十多年的战争,虽然最终以元帝国的胜利结束。 只是代价也很惨重。通过分化、瓦解与军事恐吓,蒙元的底蕴与国力,在这场持久战逐步确立优势,最终灭掉窝阔台汗国。 而察合台汗国最后也反戈一击,背叛联盟,向蒙元臣服,最终两者瓜分窝阔台汗国的领土。 四大汗国因为一个窝阔台汗国挑战蒙元而被灭掉外,其他三大汗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十分稳定。 甚至是矛盾重重,彼此之间战争不断。三大汗国之间的内斗也是很激烈的,这一内斗,也造成很严重的内耗。 所以在朱元璋崛起,蒙古族的众多汗国,基本上都是选择袖手旁观,冷漠的看着蒙元的灭亡。 然而当蒙元结束后,曾经强大的四大汗国,到了如今也只剩下金帐汗国的存在。 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察合台汗国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察合台汗国苟延残喘。 伊儿汗国的汗王不赛因死后,诸王争立,汗国陷于分裂,国势益衰。 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大明建立后,朱元璋要求西亚的帖木儿帝国要求按元例进贡。帖木儿一开始并没有理会,但在帝国版图到达伊儿汗国的时候。 眼看和大明帝国越发接近,因为当时帖木儿帝国四处征战的情况影响,便开始遣使进贡。 虽然在文书中帖木儿自称臣,但他想的绝对不是奉大明帝国为宗主。 相反,通过使节他在不断了解明朝的情况和国力,在为进攻大明帝国做准备。 同时也通过朝贡,获取财富。 实际上后来帖木儿帝国也动员了百万大军,进行东征大明帝国。 不过在这期间,帖木儿于行军途中病亡,百万大军还未跟大明帝国发生交战,这次的东征就停止了。 巴图刚才侥幸逃生,便是在这个时候,帖木儿帝国再一次征伐金帐汗国。 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以征服起家,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传统,继承制度也自成体系。 但却又不向诸如大秦帝国、罗马帝国一般,将自己的文化制度建立在新征服的领土上。 相反蒙古族会被当地的文明所感染,大都加入***。 蒙古人在亚欧大陆上席卷而来奔涌而去,除了将所到地方的文明重新打乱外,没有留下任何他们的文明痕迹,可以说是典型的野蛮人。 不过他们被同化的速度确实很快,他们的征服遗产,也被当地新发展起来的势力所继承。 仅就征服方面来看,当时几乎所有的文明都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下。 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当蒙古帝国烟消云散后,却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不对。 终究是留下了很多蒙古族人,融合到了本地的文化之中。 巴图率领着族人,向着大明的边疆的方向奔驰,他要将帖木儿帝国的情况,包括自身被暴露情况,全部汇报到群英商会中去。 巴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群英商会在草原上直接统领的骑兵队伍,实际上是朱英安插在金帐汗国里的钉子。 而他的暴露,代表着朱英在蒙古的布局,出现了一些漏洞,其中定然有叛徒的产生。 巴图前往大明边疆的同时。 张三也终于到达了西域。 作为朱英在京师的心腹手下,调动番薯,马铃薯这样的重要物资,显然需要张三这样的人物出面,才能达到效果。 毕竟马铃薯,番薯都属于朱英核心势力的关键,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让朱英在西域的势力听从。 从京师出发,张三有朱英赐予的驿站通行文书,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 当初的朱英之所以能够在西域崛起,其实跟西域本身的情况,也有着很大的原因。 西域本身是一个广义的称呼,没有具体的指向,这里诸多小国林立,并没有被彻底的统一过。 譬如曾经存在过的楼兰古国,还有在三国两晋时神秘消失,留下了今天的精绝尼雅遗址的精绝古国。 这些小国特别小,像是精绝。 全国仅四百八十户,人口仅有三千多人,能战斗的士兵仅五百人上下。 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也只是一个概称,实际上西域2000年来的有过的国家和政权大大小小多达上百个,还有各自单独的文化和传承。 朱元璋打败了曾经让全世界颤抖,恐怖,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并光复了汉人的政权,建立大明。 年轻时候,踌躇满志的朱元璋,自然是想立下超过秦皇汉武盛唐的不世之功。 登基后的朱元璋采用了盛唐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方式,开始对西域采取积极的民族政策。 洪武三年,朱元璋派邓愈远征甘肃,转战河州,收服了吐蕃和乌斯藏。 洪武十年朱元璋再次下诏,邓愈和沐英大军分三路大远征吐蕃,在昆仑山青海湖畔大胜吐蕃。 胜利后,朱元璋命令邓愈班师回南京,在班师回京途中,四十岁的邓愈不幸去世,此后明朝和吐蕃的关系出现缓和。 朱元璋派谴宗泐出使吐蕃,寻找在中原失散多年的佛教典籍以示友好。 当时的吐蕃一盘散沙,各种想法利益不同的派系不断闹事,使大明的示好成了一厢情愿。 失去耐性的朱元璋发怒,在洪武十一年滁州十八族发动兵变之机再次下诏,又一次派沐英远征吐蕃。 初战吐门峡告捷,并取得了洮州大捷,洮州十八族首领全部战败,俘敌三万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大明因此拓地千里,朱元璋设置洮州卫。 朱元璋清楚,威服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德服才能长治久安,于是开始不断派使臣对吐蕃人搞起了统战工作。 不断联系西藏东南的噶玛派大主持,并封官许愿,只要是在元朝做过官的,明朝一律授于官职。 乳多必吉四世活佛心动了,派遣使节到南京回访朱元璋。 蒙元总是刻意扶持某一方面势力管理吐蕃,然而无论扶持谁都可能造成一个强大的势力和自己对抗。 朱元璋首先取消了蒙元册封吐蕃帝师的称号。 所谓帝师,在青藏高原很有政治文化影响力,明取消了这个称号后,西藏政治核心可谓不复存在。 而后便是多封众建,东面给宗教领袖送封号,西面给地方势力加官进爵。 其结果是高原上到处都是大明扶持的势力,他们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各自和睦相处,谁也强大不了,直接成为大明的附属,接受大明帝国的领导。 洪武六年的时候,朱元璋大封吐蕃各部族,各部族极为高兴,从者云集,纷纷请求封号。 一时间大明的封号都有些不够用了。 没事,大明不够用的,用蒙元的也行,反正封就完了。 就目前的西域,名义上几乎都被大明给统治了,到处都是大明藩属,是整个西域难得一见的和睦时期。 朱英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间段崛起,其实跟大明对西域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朱英是个汉人,要是混乱的西域,朱英连召集人手都难有办法。 而朱英崛起的那段时间,汉人在西域的地位,还是比较不错的。 甚至朱英在崛起的早期,还曾经扯起大明的虎皮,说自己在大明的家族多么牛逼,有多大的势力。 各种给诸多麾下画饼,加上其演说的能力,让诸多麾下认为,只要跟着朱英,日后子孙也能到大明享福。 朱英在西域有着不小的地盘,毕竟西域这里地方广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称国都不是问题。 一些小国还没朱英势力这么多人。 西域地域大,沙漠戈壁多,河流格外珍贵。 朱英的势力基本盘,则是在塔里木河,临近曾经的楼兰古国所在一角。 旁边有大山遮挡,土地也算肥沃。 当然这不是朱英最早的地盘,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朱英的地盘经历过三次搬迁,才占据这么好的地方。 张三到达西域初,就联系了商会。 他率领着上百骑兵,直达朱英地盘所在。 “是张三,张三回来了,是带回了东家的消息吗。” 当张三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被这里巡逻的骑兵所发现,看清楚来人后,众多巡逻骑兵纷纷跟上。 随着大喊的传播,数十名身穿华丽服饰的中年或老年出现。 张三行至面前,翻身下马。 为首的一名老者,约莫五十多岁,身材魁梧,慈眉善目,须发皆白,穿着鲜艳长袍。 问道:“张三,是带回了老师的命令吗。” 这名老者,就是朱英的大徒弟,也是朱英在西域的代行管理者。 老者是朱英买来的奴隶,最初是作为朱英的翻译存在。 老者不是汉人,严格来说在西域没有民族的概念,跟随朱英后,就算是汉人了。 随着时间推移,得到了朱英的信任,从原本的奴隶,慢慢的演变成了朱英的徒弟。 老者早前作为奴隶,跟随一个主人,就换一个名字。 据说祖上跟大汉时期有些关系,朱英就起名刘胜,寓意旗开得胜的意思。 “刘老,这是东家从京师送来的文书。” 张三不敢怠慢,迅速从行囊中取出文书,递给刘胜。 刘胜接过文书,当即查看起来。 他一眼就认出,这上面的文字,确实是老师朱英所写。 只是看完内容后,刘胜眼睛微微眯起,看向张三问道:“这是老师亲手交给你的吗。” 张三犹豫了一下,说道:“是东家通过张伯给我的。” 刘胜再问道:“我看这文书中,你从京师出发,到现在不到一月的时间就过来了,你是如何过来的。” 此刻刘胜的语气极为平淡,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惊喜,反而带着一种幽幽的感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