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村后的南山-《夏舜传》


    第(2/3)页

    可不管怎样,就算收成好点的年份,把蚕茧送到官府变现,也都是日不付出。

    后来大家都商量好了,偷偷藏下一部分,拿出来私下交易。

    虽然风险很大,但总比饿着肚子和上街乞讨强。

    咱们村的村长人很好,暗地里偷偷支持,嘴上什么都没说。

    当然了,他不允许村民把村里的事往外传,否则谁都没好处。

    所以在咱们村子里,只有可靠的人进村,大家才会对提起收购蚕茧这事,外人绝对不知道。

    刚才那农妇问这问那,村长估计部高兴了,怕她多嘴乱说。

    不过姑娘你也不是外人,都到咱村里来买蚕茧了,当然可以知道这些事。”

    哦,原来如此,钰萧心想百姓的生存确实是大事,这儿的官家没有体会到百姓们的实际需求。

    如果不是压榨式收购,而是根据每年的收成情况调整收购价格,农妇们也不会冒这样的险。

    面对这些现状,苏苏也不好说什么。

    与丁大娘交谈了一会儿,便向对方提了个不情之请,想参观一下她的蚕房。

    本以为会被拒绝,可没想到丁大娘竟然很爽快地一口答应了。

    丁大娘带着他们来到蚕房。

    只见这蚕房就是一间随意搭的茅草屋,就在他们住的屋子后面。

    里面放置了一些架子,架子上都摆放竹框,竹框里直接养着蚕。

    就这么粗犷放养,难怪这蚕茧结得不怎样。

    随后苏苏退出了蚕房,打算在村子里逛逛,看一看其他家的情况,并让丁大娘暂时看管一下马车。

    丁大娘拍拍胸脯道:“姑娘放心,肯定给你管好、喂好。”

    苏苏闻言谢过,离开院子向村中走去。

    只见田地间还有农夫在辛勤劳作,同时伴随着孩童的欢笑声与打闹声。

    苏苏看着眼前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很是感慨,不由得想起自己支教地方的孩子们。

    随后她打算和钰萧、阿曰去村子的后方看看。

    听丁大娘说,这村子后方有一座大山,在祖辈时就被称为南山。

    因为村子背靠这座大山,所以就叫南山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