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各路八卦-《从嘉靖末年到大海贼时代》
随着时间的流逝,朱珏有了个新的爱好,那就是和军神通信。
军神死里逃生后,不再有进入官场的打算,过上了退休生活。一开始是熊廷弼试探性的发信给他,探讨些军事上的问题,并结合大明的局势,讨论些现在的问题。因为书院是郑家的,军神也没拒绝,两人书信往来,打得火热。
后来孙承宗也加上去了,这位帝师大人,历史上的记录便是和边关老卒谈论半日,就觉得自己通晓了兵事,和他认定为弟子那位圆嘟嘟同出一辙。本来就是个爱聊天的,有军神这样的目标,还不好好聊聊?
直到朱珏突然想起,军神身上还有未解谜团呢,赶忙也加入群聊,当然,都是一对一的信件往来,并不是啥群聊。只是郑家言官保下了军神免招弹劾,还能顺利归乡,后者颇为感激,加上熊廷弼是个颇喜欢军事的后辈,所以才不吝指点一番。但没想到,郑家那边接二连三的有人加入,戚继光也是好气又好笑。
孙承宗呢,过于自负了,理解能力很强,但看问题不深。颇像后世那种半火不火的写手,看别人的书,通常都是各种不屑,但对自己理解的内容,倒是记得颇牢。
倒是朱珏,在军神看来很有意思,对方的见闻极广,对一些颇为隐秘的事情都通晓一二,每次虽是像在打听什么,但从不纠结,他这边只要为难,对方从不追问,诸如老张和太后是不是有亲密关系啥的,所以,两人聊得也不错。
这不,朱珏这封信就谈及了海狗肾的问题。
这玩意戚继光知道,甚至专门让人还找过,看到对方问,便从容提笔,回了一封信,让人带着送往郑家去了。
这边朱珏展开信,一篇正楷入目:“朱兄当知,本草所载,海狗肾补充肾气,效果颇佳,当年恩相也确实派人寻过,但海狗此物,只偶见于奴儿干,市面上所卖的,多为假海狗,是以,吾当年只在辽东宽甸、旅顺,采购了些当地的海参送予恩相,毕竟海狗需得与当地女真打交道,吾率军绞杀蒙古鞑虏,实有些不方便……海狗云云,盖世人谣传矣。”
朱珏看的有些好笑,张居正死的时候都五十八了,还求什么海狗肾的谣传八成是假的,就算想要,也得找李成梁啊。
戚继光因为身份,也不敢去找奴儿干那一带混的女真,市面上的又不敢买,最后弄了点国足专用的海参献上,居然也被传为海狗肾,看来那个王世贞果然有问题。这些谣言八成都是他传出去的,兰陵笑笑生应该也是他,因为他和张居正交好,所以还有些真实度。看来就是纯抹黑,海狗在后世也是保护动物了,一昧求这玩意,对普通人来说也不咋现实。
会花时间研究这些事,朱珏就是纯粹闲的,因为最近没啥大事发生,三大征现在只打了宁夏那场,真正耗时耗力的援朝之战,还没开打,他这一时间也是闲的无聊,正好采访采访当事人,看能不能弄清楚一下历史上的一些悬疑事件。
皇帝最近几年已经正式开始自己的宅男生涯了,上朝看不见,私下里偶尔见见大臣,倒是对郑家那几个言官不错,看来有往心腹培养的意思,想必也在为后面几年的太监下乡做准备,因为张居正改革攒的钱,应该有点不够入不敷出了。
大明一直讲究的就是开源节流,大臣们当然喜欢皇帝节流,就是尽量少花钱。万历本身倒是没啥花钱地方,他既不修仙,也不好四处游玩,就一宅男能花几个钱?但集中在万历二十年到三十年的三大征,会把他的金库掏空,现在宁夏打完了,后面两个更花钱,皇帝没钱了也是正常。
明末除了崇祯那个傻缺外,经济意识都是有的,知道不能一个劲的加农税,得从矿业、商业上搞钱。隆庆发现了海贸的利润,万历发现的就是矿业和轻工业。所以,万历中后期,皇帝和大臣就在为这事打架了,主要是这事,表面上当然就是国本,上朝之类的,东林党也正是福建、浙江的豪绅为保护自家利益而兴起的,远非朱珏的一个抢注的东林书院能够阻挡。
其实朱珏要是急性子,这时造反也可以了,但他不想给华夏带来太大的伤害,即便这个历史,可能对真实历史没啥影响,毕竟生灵涂炭是真的。所以,在郑家已经站起来后,他就这么静静的旁观了,给军神发信,问问些历史谜团啥的,纯属恶趣味,要不是懒得费劲,他还得去倭国看看那边的战国呢。
朱珏这剑术也练了几十年了,技巧应该算是圆满了,到那边说不定能打出个天下第一剑圣的名头,想想也蛮有趣的。
主要还是时间不凑巧,他现在有空了,那边的战国也差不多打完了。那只猴子不就是统一了战国,所以才开启侵朝,进而吞并大明的战争么?
朱珏现在有个想法,但还没确定搞不搞,会不会成功。因为那猴子想先吞辽东,然后吞大明的计划有些问题,辽东还有个建州女真呢。历史上,倭国军队根本没能跨过鸭绿江,但现在多了个朱珏,他就想把鬼子放过来,然后看鬼子打鞑子,最后是个啥结果。
反正这俩他都不喜欢,谁打死谁他都高兴。
就是这个计划比较难搞,援朝军的主力是辽东军,要怎么才能让他们放水呢?郑家远没有这种影响力,倭国也远没有面对后世大清时那种犀利,历史上,援朝之战是从万历二十年开打的,眼看就快了,提前准备也来不及啊。
这时,朱珏只能怪自己想的不够远,没能早做准备了。
想了很久,他还是没能下定决心。因为倭国那只猴子还挺有魅力的,他也不敢保证,这两股势力会不会合流,虽然合流也没啥,一起打就是了,但他毕竟得考虑全局,不能一下子得罪了全大明的士人,把郑家搞成卖国贼。
因此,也只能放过这个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