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章:纠结-《回档之1995》


    第(2/3)页

    如果要回商都,倒是也有晚间的火车,路途长一些,明天早上到家。

    苏杭让钟长林决定,钟长林难以抉择,推了回来。

    眼看一圈人为难,苏杭干脆不为难了,又不是老天爷,一句话就要提前三天焚香沐浴什么的,爱咋咋地,去晋阳。

    于是赶火车。

    上了车,凌晨到了晋阳,钟长林反而后悔了,说还是该回去,如果苏杭真能在央视露露脸,哪怕和书的事情无关,但博艺自己关联起来不就行了,到时候,比一群人在国内转一圈还管用。

    不过,都已经到了,也没法再折腾,钟长林能做的就是查询接下来几天从后续三个站点到商都的飞机。

    只要那边有信传来,随时出发。

    苏杭一行人不知道的是,他们在这边纠结时,央视也在纠结。

    领导让确认一下事情真不真,下面人很尽职,结果就是,不仅直接把‘送戏下乡’地推方案的完整传真副本拿到了手,还得到了更多消息,比如,某个少年竟然还提议了家乡与一份杂志联合举办征文活动。

    美丽河元!

    当下正如火如荼。

    另外,某人的书法,某人的学习成绩,乃至某人的文章作品,出于尽职考虑,下面人也都收集了一份,全都送到了领导案头。

    比起报纸上看着很像哗众取宠的‘一月发表9篇文章’之类的标题,厚厚一摞杂志,满分试卷的照片传真,还有近期热卖的合集《数不清的流年》,再加上有实物佐证后的近期一系列报纸文章,全部堆在一起,再想想对方才16岁的年龄,这简直就是震撼了。

    我泱泱华夏,人才辈出呐!

    然后呢……

    领导昨天的想法是确认了某件事,如果不假,就派两个记者下去。

    现在的问题是,派遣记者容易,下去了,从什么角度来报道这件事?

    只说‘送戏下乡’?

    这是领导最关注的,一举三得啊。

    可……

    送戏下乡这种事,还一举三得,那么,总得有个发起人吧?

    谁发起的?

    如果没有《青年日报》上的文章,其实谁都行,可以是那个小酒厂的老板,可以是戏剧团的团长,或者,也可以是地方政府从中牵线。

    然而,人家报纸上都报道了:《少年作家竟然还是广告策划》。

    日销19万份的一份报纸,白纸黑字啊,如果这边‘移花接木’,太容易被戳穿,那就丢人了。

    或者……

    忽略发起人,就事论事。

    那样一来,根都没有了,怎么‘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