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再令五军都督府严查,保证万无一失。” “杜绝中饱私囊的情况发生,违者施以重刑,开头得开好了。” “嗯,这方面我不过多赘叙了。” “你能懂我的意思吗?” 听闻此言。 朱标下意识屏住呼吸,十分认可林澈的顾虑。 万事开头难,做不出榜样,以后只会随着时间推移愈演愈乱。 这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步,改革优化大明现有的纳税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大明存在的问题。” 顿了顿,林澈继续道: “你老子那些所谓的改革,根本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断不可取,大明不需要宋朝的虚假繁荣。” “既然要改,那就大改。” “否则,朝廷折腾来折腾去,遭罪的还是老百姓。” 此言一出。 不光这边的朱标倒吸一口凉气,就连另一边的朱元璋都是大吃一惊。 改革优化现有纳税方式? 这?这能咋改? 大明立朝之初,朱元璋吸取了前朝的灭亡的教训,对于前元鞑子奉行的‘包税制’感悟极深,痛恨至极。 从此宣布不再‘包税’,而采用朝廷派人核实,之后再要求交税,怕的就是悲剧再次重演。 咋就成了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然而还不等他不服气,林澈下句话让他如坠冰窖: “元太宗十年,包税制开始在全国兴起。” “有包天下湖泊、桥梁、渡口之税的有包眼睛酒税的。” “更有甚者,还有人想以一百万两白银,包天下之盐业税的。” “横向扩张到了服务业,纵向扩张了商业目录。” 望向惊愕的朱标,林澈斩钉截铁道: “不同于宋朝的‘商包制’,前元没有进行任何的优化,把之前汉朝缩减的纳税项目又重新用起来。” “开了历史倒车,地方势力对平民百姓的压迫加重。” “官商勾结,包税商人大多是地方豪强,报税后不再依律计征收,肆意加税勒索,再次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到了你老子当皇帝乱改一通,我只能说,他想的倒是挺美的,天真的以为派人调查核实再交税,这样就能让国家走出困境。” 林澈目光射去,反唇相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