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众学士彼此对视一眼,都明白太子此话的含义。 今年的春闱,跟往年一样,但也绝对不一样行。不但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大明朝科举的分水岭。 以前帝国的首都在南,大明朝立国的根本就在江浙一带。再加上立国之后的前二三十年,北方尚未安稳。 所以朝中南方籍的官员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因此南北不和,甚至南北暗中内斗之事,屡见不鲜。当年以刘三吾帝师之身,尚且北南北榜案弄得灰头土脸。 而现在帝国的中心在北,朝中北方籍的官员就必须增多。这一点,从迁都之后,皇上下令北方各省推举优秀学子,进国子监读书就可见一斑。 那么这次会试录取的进士,就不可能跟往年一样,让南人占多数。 朝廷的苦心,学子们是不懂的,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朝中的官员们即便懂,但也一定会暗中阻挠,因为这触犯到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稍微处理不好,恐怕就有大患! 这份名为天下读书人坐师的恩荣,现在看来,其实是个烫手的山芋。 ~~ 就这时,忽有太监站在殿门口。 “什么事?”六斤问道。 那太监低声道,“回殿下,乾清宫那边传话,西北巡察御史张振宗刚陛见完。万岁爷刚点了他为兵部侍郎,还问您是否要见他?” 闻言,六斤倒是没什么。 一众翰林学士却是齐齐侧目。 翰林学士黄观皱眉道,“这张振宗升官的速度也太快了”说着,顿了顿,“兵部侍郎?何止是连升三级?” “而且,国朝早有议定!非有主政一方经验之人,不可为侍郎!”陈循也开口道,“再者说,他原先是户部的,他知兵吗?” “这是心里有些不平衡了!” 闻言,六斤心中暗暗发笑。 他理解,眼前这些翰林学士们苦熬了这么多年,都没当上侍郎。 可他张振宗一个不是科举出来的,却先登堂入室了。 换做谁,谁心里都不好受! 人之常情! 但六斤还是板着脸,面色不善,“父皇用人自有道理,用得着尔等议论?” “臣等知罪!” “兵部!” 六斤也沉吟片刻,“兵部?” 说着,看向殿外的太监,“孤不见了!” “是!” 那太监悄声退去,而殿内张显宗等人闻听太子说不见,都面带微笑,不住颔首。 皇上让太子见此人,但太子最好是不要见。 为何? 因为涉及到权利,而且是张振宗日后还是兵部的侍郎! 天家再和睦的父子都是君臣 古往今来把太子真当儿子,也就太祖高皇帝那么一位! 而且从古到今,最有权力的储君,也就是当今皇上仅此一例。 那也是太祖高皇帝老了,刻意给孙子铺路呢!不然哪个皇帝允许储君手里有兵权?哪个皇帝允许有实权的开国公侯,跟储君一条心? 皇帝让太子见,是信任。 太子不见,是本分。 若一旦见了,话说多了,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但次数多了的话,难免会让人心中犯嘀咕。 皇上正春秋鼎盛,寿数还很长。所以很多事,必须要小心翼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