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升官-《穿越之皇后要改嫁》


    第(3/3)页

    当然,宫里人多嘴杂,没有人说她,并不代表没有人说我。每当长夜漫漫无所事事之际,总有那么几只不怕死的夜老鼠、夜猫子喜欢在私底下传些八卦,说什么,皇后恃宠生骄,嚣张跋扈,忑不好相与;说什么,皇后心狠手辣,谁要栽在她手上,不死也得脱层皮,甚至有人说,后宫这些个娘娘真可怜,有些进了宫都好些年了,连皇上的面都见不着,就算见着了,也不能随侍在侧,除非她也想被皇后给弄死,唉……这跟守活寡有啥区别?……

    各种各样、花样百出的谣言,都在我的淫威之下,被冠上了帝后夫妻情深,恩爱和睦的光环,虽说如此,可这底下的波涛暗涌我还是看得清楚明白,无风不起浪,事出定有因,我不是不想去追查这些谣言的根本,而是再也没有了旁的精神去替这些小事操心,而且在我的心里,竟也有些赞同谣言里的部分内容,谁叫俺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呢?

    “娘娘哪里不好了,这些个喜欢乱嚼舌根的奴才,看我不把他们一个个都给揪出来,好生责罚!”相对于小翠对此表现出的愤愤不平,我却显得相当豁达,我还曾安慰她道:“嘴长在人家的身上,他们要说就让他们说去吧,被说两句又不会少块肉,你这一激动,反倒是替人家印证了这些传闻,再说了,也多亏了这些谣言,前些时候还经常在官家面前胡乱晃悠的那些个红花、绿叶,这下子谁还敢出现在官家身旁三尺之内?”

    本着娱乐大众,以及尊重本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凑热闹、侃八卦的精神,我淡淡地挥了挥手,轻描淡写把这事儿给扔在了一边。只是,本来就喜欢在后宫横着走路的我,这下子变得越发像只螃蟹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就到了天圣六年,这年,我十七岁,赵祯十九岁。

    这几天范纯佑的心情格外地好,见了谁都眉开眼笑,我知道这是因为他那位大名鼎鼎的父亲范仲淹服丧结束,回到京城的缘故,而后经过晏殊的推荐,他荣升秘阁校理就是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秘阁设在京师宫城的崇文殿中.秘阁校理之职,实际上属于皇上的文学侍从。在此,不但可以经常见到皇帝,而且能够耳闻不少朝廷机密。对一般宋代官僚来说,这乃是难得的腾达捷径。

    我也很高兴,虽然明知他这个秘阁校理当不了几天,但是他上奏请刘太后还政一事会在赵祯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只待太后一死,赵祯便会将他传召回京,予以重任,所以根本用不着替他老人家担心。

    历史大踏步地沿着它预定的轨道前进。

    几个月后,范仲淹听闻这年冬至那天,太后要让仁宗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认为,家礼与国礼,不能混淆,损害君主尊严的事,应予制止,他奏上章疏,批评这一计划。范仲淹的奏疏,使晏殊大为恐慌。他匆匆把范仲淹叫去,责备他为何如此轻狂,难道不怕连累举主吗?范仲淹素采敬重晏殊,这次却寸步不让,沉脸抗言:“我正为受了您的荐举,才常怕不能尽职,让您替我难堪,不料今天因正直的议论而获罪于您。’一席话,说得晏殊无言答对。回到家中,范仲淹又写信给晏殊,详细申辩,并索性再上一章,干脆请刘太后撤帘罢政,将大权交还仁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