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夕阳里,黄盖、甘宁仍在说着军中勇武之事,可鲁肃呆愣在那里,已经不在讨论之中。 他默默咀嚼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半晌才喟然长叹:“因身在局中,才无法破局,这曹无,难道那时就算到了现在了么?” …… 曹无当然没有想到这么远,他抄那首诗,只是单纯的遇到孙权在庐山打虎,才让阿大写下来的。 此刻,他正骑马在夏口城中漫步。 小红马的后边,拖着一根绳索,绳索绷紧,另一头拴着一个青年书生。 书生双手北拴住,夏口城中洪水退了一些,但还是能没过膝盖,书生踉踉跄跄的在水中走着,脸色阴沉,目光阴翳的看着马上的曹无。 曹无与赵俨并辔而行,一开始赵俨还频频回头,后来发现曹无视这书生于无物,便也装作不在意。 赵俨道:“连日下来,决堤口已慢慢堵住,洪水渐少。加上大军救援及时,江夏百姓应该能活下不少人。可是大灾之后的事情,着实难办。” 在原本的历史里,曹魏也有过荆州官员,却只是督管一两个郡,比起赵俨这个真正的荆州刺史,权力差了太多。 但相应的,权力越大,漏洞也越大,赵俨需要收拾战后的烂摊子,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偏偏他年级尚轻,虽然出身颍川,家中也是大户豪族,却不是荀家、陈家、钟家那样的超级世家出身,手下无钱无粮无人,堪称一个三无刺史。 朝廷的任命文书还没下来,他已经预感到了面前的重重困难,只能来找一手推荐了自己的曹无商议。 “说说听听。” 曹无想着心事,漫不经心道。 赵俨知道曹无要去城外帐篷休息了,他已有了待曹无如主公的觉悟,丝毫不在乎曹无散漫的态度,趁着出城的时间,抓紧道:“一则是江夏百姓失了良田家业,灾后恐怕串联起来。二则是粮道被洪水淹没,粮草难以供给。” 说完,他等着曹无给出解决办法。 曹无道:“粮道被毁倒是不难,襄阳、江陵这些大后方仍在,等大军北去,留下的战船可以用来运粮,以弥补陆路运输的不足。驾船来回,也可以继续训练水师的能力。” 赵俨点头,这一节他也能想到,只是仍有疑问,他双手拱起,虚作了个揖道:“士兵、船只,应该不难,但是粮食就需丞相来协调了。” 说的是丞相,他却心中如明镜,他这个刺史,来的太简单了,京中不知有多少人觊觎,使绊子的人绝不会少,想要来钱粮,实在难上加难。 这就需要曹无去美言了,他见识过了曹无在曹操心中的分量,期待着曹无能帮助他,等他坐稳了荆州刺史,也会投桃报李,襄助曹无夺权。 曹无却摇摇头道:“不用这么麻烦。伯然,你听过以工代赈么?” “以工代赈?” 赵俨愣了一下,却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跟在二人身后,被小红马拉扯着踉跄前进的书生,竖起了耳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