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小舅父離去-《秦功》


    第(2/3)页

    每條街道上,都有幾名秦吏站在布告之前,一些百姓,也都壯著膽子在詢問著什么。

    畢竟這年頭不是誰都識字。

    這些百姓多是新城附近的小村村民,眼下新城被秦軍攻破,成為秦國城池,他們百姓自然就要遵守秦國律令。

    對于秦律他們都不了解,但卻都聽過,秦律嚴苛。

    與其后面不小心觸犯秦律,不如現在問個清楚,知道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

    一些百姓看到遠處一名秦卒騎著戰馬緩緩行駛,連忙讓開道路。

    街道上。

    白衍騎著馬,看著街道上一個個百姓。

    傳言中,秦國變法之后,百姓紛紛逃離秦國。

    但別說秦國百姓,看著眼前的場景,白衍就能明白,所謂的‘百姓’,其實指的是士族。

    新城攻破后,此前在新城的士族,已經紛紛逃離新城。

    瑾公曾經說過,秦國變法之初,諸國百姓紛紛跑去秦國,分得耕地。

    這句話就不難知道,對于士族而言,秦國律令傷及他們自身的利益,不走就沒有活路,但對于百姓而言卻恰恰相反。

    這也是為何秦國反而越戰士卒越多,從獨居一偶的小國,在變法之后,變成強國。

    若是秦國百姓逃離秦國,秦人攻奪的城邑,它國百姓紛紛逃離,秦國早就在一場場戰事的消耗中,自毀國邦。

    更何況在秦孝公、商鞅之后,秦惠文王是第一個意識到商鞅變法有不足的人。

    比起商鞅,秦惠文王更注重實用,明白秦國不能只有耕種與伐戰,必須還要有其他行業。

    故而秦惠文王在保留功勛爵位制度之類的核心之外,其他律令便大刀闊斧的修正。

    自古以來,任何一國的君王死后,其謚號大多取決于君王的一生舉止,例如帝辛的謚號是紂,故而稱為紂王。

    從秦惠文王的‘惠’,便能窺探秦惠文在修正秦律方面,也深得百姓之心。

    在秦惠文王之后,秦武王舉鼎而亡,秦武王一死,秦國便被外戚楚系把持朝政,秦律迎來第二次修改!

    之后第三次修改,是在呂不韋還是秦相的時期。

    呂不韋看到秦國強大的同時,也看出秦國存在的問題。

    比起歷代秦國君王,看出秦律問題的呂不韋,不支持強滅六國,更傾向于秦統天下,應當徐徐圖之。

    呂不韋也開始修改秦律,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認為秦軍斬首制度太過于血腥,便是取消斬首制度。

    雖然在呂不韋死后,秦軍再度恢復斬首制度。

    但其他的一些律令修改,都保存下來。

    故而如今的秦律,在一代又一代的修改下,已經就變得能讓百姓接受,遠沒有傳聞之中的那般。

    “大夫!”

    白衍回到府邸,業已經在大門等候多時。
    第(2/3)页